“导盲犬禁止入内” 这个标识显然是给人看的。
从盲人的角度来说,由于视力障碍,他们无法直接看到这个标识 ,出行主要依赖导盲犬引导和其他感官辅助,难以察觉周围环境中的文字标识。
从导盲犬的角度来讲,导盲犬虽经过严格训练,能辅助盲人出行,但它们没有阅读和理解文字标识的能力。
从社会规则和公共意识层面看,这个标识反映出场所管理者或部分人存在错误观念,对导盲犬存在误解。实际上,导盲犬工作时专业且温顺,不会对公共场所造成威胁或干扰。
从法律和人权角度分析,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法律保障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权利,此类标识违反法律精神,侵犯盲人权益。
通常,这个标识主要是给场所的工作人员、路人等能看到标识的 “正常人” 看的。比如场所工作人员看到后,可能会依据此标识阻拦盲人及导盲犬进入;路人看到也可能对导盲犬进入场所产生质疑。但这样的标识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是对盲人及导盲犬的歧视和不尊重,阻碍了盲人正常参与社会生活 ,我们应当倡导消除这类不合理标识,营造包容、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导盲犬禁止入内” 这种标识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呢。从法律层面来说,2008 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八条就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202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四十六条也明确,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等,应当为残疾人携带导盲犬等服务犬提供便利。
从导盲犬本身来看,它们可是经过严格筛选和高强度训练才 “持证上岗” 的工作犬。选种时要看品种、体型、体态,甚至查三代有无伤人记录,忠诚温顺聪明的才能入选。训练后还要考察,有恶习就淘汰,所以它们工作时专业又温顺,不会像普通宠物犬那样干扰公共场所秩序,也几乎不会有伤人等情况发生。
现实中之所以还存在这类不合理标识,一方面是部分场所管理者 “懒政”,图简单一刀切禁止犬类进入,没考虑到导盲犬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一些民众对导盲犬认知有偏差,刻板把它们当普通宠物犬,担心乱叫、咬人、卫生等问题。
这种标识带来的影响可不小,盲人出行靠导盲犬,被阻拦会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心理上也会受伤。咱得倡导大家多了解导盲犬,公共场所管理者更要更新观念、依法依规为导盲犬和盲人提供便利,营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