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历任主席一览(1926年-1949年)

恒鼎谈历史 2025-02-26 03:55:50

1926年11月2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建立川康绥抚委员会,作为处理四川全省及西康特区军务、政务的临时权力机关。设委员3至5人,从委员中指定1人为委员长。是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发布任命令。翌年1月1日,川康绥抚委员会正式在重庆成立。

川康“绥抚”委员会

委员长 刘湘(1926年11月27日~1927年4月5日),四川大邑人,川军速成系(刘湘派)首领。他通过川军内战击败杨森、刘文辉等割据势力,于1933年基本控制全川,成为四川实际统治者‌。

委员 刘湘(1926年11月27日~1927年4月5日)

委员 赖心辉(1926年11月27日~1927年4月5日),四川三台人,川军头目,刘成勋盟友。他在川军内战中始终未能整合资源,1920年代后期被川军主流派系(刘湘、刘文辉)排挤出核心圈‌。

委员 刘文辉(1926年11月27日~1927年4月5日),四川大邑人,刘湘幺叔,川军保定系(刘文辉派)首领。他与同为保定军校出身的邓锡侯、田颂尧组成“保定系”联盟,共同对抗刘湘为首的“速成系”,并一度控制川中、川西大部‌。

委员 刘成勋(1926年11月27日~1927年4月5日),四川大邑人,川军武备系头目。他常以“中立”姿态周旋于各派系间,但因缺乏军事才能,作战时多避战保存实力,被讥为“刘水公”‌。

1927年1月后,四川省隶属武汉国民政府。4月5日,武汉国民政府令将川康绥抚委会改组成立四川省临时政务委员会。设委员9至13人,从委员中指定5至7人为常务委员。“四·一二”事变后,四川省隶归南京国民政府。

省临时政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 陈启修(1927年4月5日~1928年11月7日),四川中江人,武汉国民政府要员,国民党左派理论家。

常务委员 郭沫若(1927年4月5日~1928年11月7日),四川乐山人,武汉国民政府左翼阵营的舆论领袖。

常务委员 刘湘(1927年4月5日~1928年11月7日)

常务委员 刘文辉(1927年4月5日~1928年11月7日)

常务委员 杨森(1927年4月5日~1928年11月7日),四川广安人,川军速成系(杨森派)首领。他在1920年代凭借速成系人脉与北洋支持,一度成为四川实际统治者,但缺乏稳固根基导致势力反复波动‌。至1935年中央军入川整编时,杨森部队被压缩至川北边缘地带,政治话语权逐步边缘化‌。

1928年11月7日,南京政府将四川省临时政务委员会裁改成立四川省政府委员会,四川省政府正式成立。设委员9人至13人(1931年2月后,减为7至9人),从委员中产生1人为主席,下置秘书处及民政、财政、教育、建设4厅和高等法院。后又增设保安处和全省保安司令部。自1936年4月后,全省逐渐分设18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辅助机关。翌年3月18日,各区又设保安司令部,保安司令由行政督察专员兼。

主席 刘文辉(1928年11月7日指定)

主席 刘湘(1934年12月21日任)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四川省重庆市。翌年1月22日,派任张群为四川省政府主席。5月19日,着令改组四川省政府。后该省增设社会处、卫生处、地政局、水利局、禁烟督办公署(后改为禁烟善后管理处)、图书杂志审查处、合作事业管理处、粮食管理局(后改组为田赋粮食管理处)、驿运管理处、审计处、会计处、统计处、人事室等机构。1949年12月27日四川省城成都解放。

主席 张群(1938年1月22日~1938年8月2日),四川华阳人,新政学系三巨头之一。

主席 王缵绪(1938年4月27日~1938年8月2日代理;1938年8月2日~1939年9月9日),四川华阳人,川军速成系(刘湘派)骨干。1935年主动靠拢蒋介石,试图借中央势力取代刘湘,1938年短暂担任‌四川省主席‌,但因缺乏本土军阀支持,仅任职一年即被调离‌。

主席 蒋介石(1939年9月19日~1940年11月15日兼理),浙江奉化人,蒋派领袖,南京国民政府实际掌权人。

主席 张群(1940年11月15日~1947年5月14日兼理)

主席 邓锡侯(1946年9月10日~1947年5月14日代理;1947年5月14日~1948年4月5日),四川营山人,川军保定系(邓锡侯派)首领。抗战胜利后,其个人威望超越军事实力,在四川军政界仍保有较高话语权,尤其在传统“保定系”川军将领中具有号召力‌。

主席 王陵基(1948年4月5日任),四川嘉定人,川军速成系(刘湘派)骨干。他于1930年代后主动靠拢国民党中央,1935年任四川保安司令代行省政,成为蒋介石制衡刘湘的重要棋子‌。

0 阅读: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