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场湿度调控,雾化系统安装,垫料含水量监测,呼吸道病预防

小魏养殖 2025-02-27 21:40:56

鹌鹑场湿度调控,雾化系统安装,垫料含水量监测,呼吸道病预防

鹌鹑这种小动物,在养殖里可有着独特的地方呢。鹌鹑体型很小,长得小巧玲珑的,羽毛很蓬松可爱。别看它小,在养殖界可有大作用。鹌鹑蛋富含营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可不少,是很多人早餐或者点心的选择。鹌鹑肉也是很棒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但是在鹌鹑养殖的时候,有个痛点特别恼人。就像我有个朋友的养殖场一样,在南方,那气候湿热得很。在夏天,温度常常能达到30℃以上,湿度也不低。这种湿热的环境对鹌鹑的养殖可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下,鹌鹑容易得呼吸道病。这是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鹌鹑的呼吸道黏膜会受到刺激,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有一次我朋友跟我讲,他以前的鹌鹑养殖场就是这样,夏天一热起来,好多鹌鹑就精神不振,打喷嚏、流鼻涕的,严重的时候还会呼吸急促。他当时就特别头疼,到处找办法解决。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湿度没控制好,再加上垫料含水量的问题都没重视起来。

湿度对于鹌鹑养殖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因素。鹌鹑适宜的湿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像小鹌鹑,在出壳后的第一个月,湿度要保持在60% - 70%。而随着鹌鹑慢慢长大,在育成期的鹌鹑,湿度维持在55% - 65%比较好。到了产蛋期,湿度最好能控制在55%左右。

在北方的干冷环境,比如在东北的一个鹌鹑养殖场里,冬季的时候气温特别低,空气也很干燥。这种干燥的环境对鹌鹑也不好。干燥的空气可能会让鹌鹑的呼吸道黏膜变得干燥脆弱,防御能力下降,也容易引发呼吸道病。

这里面垫料含水量的监测就显得很关键了。很多养殖户都不知道垫料含水量该怎么监测。其实有多种方法可以监测垫料含水量。比如说,可以用简单的手感测试。拿一小把垫料,捏成一小团,如果垫料能很快散开,说明含水量比较低;要是捏起来很松散,难以成团,就说明含水量比较高。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比如湿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很准确地测量垫料中的水分含量。一般来说,鹌鹑垫料的含水量最好能控制在10% - 20%。如果湿度太高,超过了30%,那就很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鹌鹑吃了这样被污染的食物,也会影响健康。

说到湿度调控和呼吸道病预防,雾化系统的安装是个很好的办法。雾化系统可以把水雾化成很细小的水滴释放到空气中。在湿度比较低的时候,比如在北方的养殖场,每天可以开启雾化系统适当增加湿度。在南方湿热的时候,雾化系统要更合理地使用。比如在早上和傍晚比较闷热的时候,可以开启雾化系统,但到了中午温度最高的时候就要关掉。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北方地区的养殖案例,山东的一个鹌鹑养殖户赵大哥。他的养殖场面积有几百平方米,养了好几千只鹌鹑。他以前也不太重视雾化系统的安装,一到冬天,鹌鹑就容易感冒咳嗽。后来他了解到了雾化系统的好处,就安装了一套。他说的这个雾化系统啊,是那种可以调节喷雾量和喷雾时间的。他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每天都按时调整。结果发现,自从安装了这个雾化系统,鹌鹑在冬天的呼吸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了。

在南方,湿度高的时候,雾化系统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增加湿度,让环境更闷热潮湿,不利于鹌鹑的健康。比如说,有广东的养殖户分享过,他们之前没有根据当地的湿度情况合理使用雾化系统,结果鹌鹑就出现了应激反应,产蛋量都下降了。

再说说绿植。在一些鹌鹑养殖场的周边,种植绿植也能对湿度调控有帮助,当然不同的绿植有不同的特点。我给大家说说几种比较冷门的绿植。有一种叫肾蕨的绿植,它耐阴性很强,而且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周围的湿度。还有铁线蕨,它的叶片很独特,也是比较适合生长在湿度较高的环境,能吸收一定的水汽再释放水分,起到一定的调节湿度平衡的作用。再比如说鸟巢蕨,这种绿植的形状像鸟巢一样很漂亮,它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中,适应湿度比较高的环境,对湿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还有垂盆草,这个绿植生命力很顽强,在潮湿的环境里生长得很好,能给鹌鹑养殖场周边的环境增添湿度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美化环境的作用。再就是卷柏,它是比较少见的在极度干旱的时候叶子会卷曲以减少水分散失,湿度合适的时候又恢复舒展的绿植,它在湿度调节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从地域差异来看,养殖场的布局也很重要。在南方的养殖场,因为温度高湿度大,在建造的时候要更加注意通风性。要保证鹌鹑舍内有足够的空气流动,把湿气排出去。比如像在浙江、福建这些地方的养殖场,大多是开放式的或者半开放式的鹌鹑舍结构。而在北方,像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因为冬季比较寒冷,要在保证温暖的前提下考虑湿度调控。鹌鹑舍的保温措施要好,比如用厚厚的保温材料包裹墙壁。

我们还可以从养殖时间的长短来看看湿度调控等因素的变化。比如说在刚开始养殖鹌鹑的30天内,这个阶段的鹌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湿度和环境的要求就更高。像在湖南养殖鹌鹑的新手养殖户小李,在他养鹌鹑的前30天,那可是天天盯着湿度。因为湖南的天气多变,湿度经常忽高忽低的,他都快变成湿度专家了。在这30天内,小鹌鹑的发病率和他觉得环境舒适度的关系很大。

再说说养殖场的规模。小型的家养鹌鹑,数量少的就几只到几十只,在家庭小院里,那湿度调控主要靠一些简单的手段,比如每天给水槽换水保证湿度的稳定,垫料也要经常换。但如果是大型的养殖场,养殖场面积可能几十亩,鹌鹑数量几万只甚至更多,那就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湿度调控系统。

在_CHARS养殖鹌鹑的时候,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感知和需求不一样。鹌鹑在育雏期的时候,对温度和湿度的敏感度都是最高的。这个时候的湿度如果不合适,鹌鹑长出来的绒毛不均匀,生长发育也会受影响。有个河南的养殖户老王,以前不了解,鹌鹑育雏期的时候湿度没控制好,结果一茬育雏鹌鹑的成活率就很低。

从地域不同的土壤环境来看。在南方一些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养殖场周围的土壤湿度也比较大,这就需要更加注重排水和通风。而北方一些沙地地区的养殖场,土壤保水性差,相对湿度调控在合适范围可能就会轻松一些。

对于雾化系统的安装,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装就行的。要考虑风向、空气流动方向等因素。如果不考虑这些,雾化出来的水可能都散发不到鹌鹑活动的空间,或者直接被风吹到养殖场的角落被浪费了。就像江苏的一个养殖户,之前装了个雾化系统,结果因为风向没有考虑好,大部分水都被吹到了墙角,没起到作用。

垫料的种类也会影响含水量。不同的垫料吸水性不一样。比如稻壳,它的吸水性就比较好,在湿度高的时候能吸收一部分水汽,湿度低的时候又能释放一些水汽。还有一些养殖户用木屑做垫料,木屑的透气性好,但是吸水性和保水性没有稻壳那么好。

在养殖鹌鹑的1年或者3年里,整个养殖场的湿度调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说前期湿度合适了,后面就不管了。要定期检查雾化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垫料含水量有没有变化。我有个云南的朋友,他在云南养殖鹌鹑好几年了。他说在这3年里,刚开始不注意这些细节,鹌鹑老是生病。后来慢慢重视起来,定期维护设备,监测数据,鹌鹑的健康状况就好多了。

还有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就是不同的湿度调控手段,比如单纯依靠自然通风调节湿度和采用雾化系统调节湿度,在长期来看对鹌鹑的生长、繁殖还有经济效益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差异呢?这是每个养殖户都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养殖收入和鹌鹑养殖场的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