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唐代诗人李白眼中千里之距一日还已经是快捷生活了,如今1500年后今天在中国高铁的加持下,千里距离半天就能跑个来回,人类社会在空间距离上得到飞跃式前进,快节奏时代已然到来。
从瘦马慢车到高铁飞驰,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大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何尝不是一大步呢?如今说起中国对外输出的国家名片,高铁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里程碑。在高铁这张闪亮的名片背后,却是潜藏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复兴的成功密码!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本文由青衫弹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喜欢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指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复兴号
01 洋人来修铁路中国的铁路发展史始于一段仅仅只有500米的展览铁路,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建造了一段展览铁路,当冒着黑烟的火车头轰隆隆地启动,震动大地的同时,也惊动了居住在紫禁城内的贵人们,他们惊慌失措,他们恐惧莫名,高价买回铁路,只为了将其拆除。
11年之后,不死心的英国人,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吴淞铁路,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14.5公里,轨距762毫米,轨重每米13公斤。震怒之下的清廷不敢得罪英国人,只敢拿出285000两白银赎买,这段吴淞铁路仅仅运行了一年左右时间,在清政府收回之后匆匆拆除,搞笑的是,10年的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按吴淞铁路原线路走向再建淞沪铁路,可悲可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吴淞铁路上海站
偷偷摸摸造两条铁路,却难逃拆除的命运,却实实在在开启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古老帝国的铁路历程,也使得中国成为继日本、印度之后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
1881年,为了把煤炭运往最近的北塘海口装船运出,解决煤炭运销问题,开平矿务局动工修建了胥各庄至唐山之间的仅9.67公里长唐胥铁路,这是第一条清政府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建造通车,唐胥铁路上行驶着的中国第一辆火车,由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建造,并且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在机车两侧又各自刻着一条龙,这辆机车又被称为龙号机车。
1905年,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正式开工修建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9年建成。
京张铁路马莱机车
为什么洋人会帮中国修筑铁路,洋人们会有这样好心吗?
其实这一点的原因,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已然揭露出来,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洋人们在中国修筑铁路,固然是给近代中国社会注入活力,带来变革的力量,但是别忘记了这些人的出身,资本家!资本家都是贪婪的,只要有有100%,资本家们就敢于不顾一切法律,只为攫取利益,洋人在中国修筑铁路能获得什么利润呢?广阔的倾销市场!只要有铁路,英国通过大机器生产的商品可以轻松进入广阔的中国腹地,丰富的原材料也能够轻松获得,这意味着什么?金钱!相比于还处于小农经济下的中国本土商人哪里能够斗过大机器规模化生产的英国人呢?
男耕女织
02 帮洋人建高铁世界上第一条正式的高速铁路系统是1964年建成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用来沟通东京、名古屋和大阪这三大都市圈,高速铁路时代就此来临,新干线借助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风头正式在全世界打响名气,成为日本一张响亮的国家名片,20世纪80年代之前,各国政要出访日本都会被邀请体验新干线,感受所谓的日本速度。
中国的高铁技术发展相对较晚,始于1978年10月22日,距离日本第一条高铁线路推出已是过去了14年时间,彼时新干线运营时速达到220公里,而中国铁路平均时速仅有43公里,对新干线的仰望,掀开了中国的高铁篇章。
总设计师乘坐新干线
所有国人都知道中国第一条高铁于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可是中国梦里面包含的高铁梦早在30年前总设计师就已经埋下种子。
从1978年开始,中国铁路人始终关注着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受限于经济水平和工程技术能力,直到1999年,铁道部才动工了中国第一条试验性高铁线路—秦沈客专线路。秦沈客专连接秦皇岛和沈阳,全长404公里,是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客运专线铁路。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步入成熟期,一场大规模的高铁基建就此拉开帷幕,时至如今,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接近4万公里,占据全球高铁里程近乎三分之二的恐怖程度!八横八纵布局联通全国大小县市,从东部沿海到西部戈壁,从北方冰城到西南雨林,高铁惠及每一位中国人民。
八纵八横布局
如今中国高铁不仅仅惠及国内,还走出国门,赢得世界一致称赞,被好事者评为新四大发明,成为中国的一张响亮的国家名片。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张老佛爷,洋人来修铁路的梗图,两个老佛爷,一种称呼,彼此之间背后的国家实力却是颠倒了过来。
那中国高铁,为什么能够打响这张国家名片,实现从洋人来修铁路到帮洋人建高铁的惊天逆转呢?
老佛爷,洋人来修铁路
第一点,厚积薄发。
高铁技术自1964年面世以来,不过60年光景,经历了3次高铁建造浪潮,1964年到1990年探索期,高铁技术逐步成熟,进入第2场长达10年的浪潮,步入成熟期,进入21世纪之后,是第3次浪潮。
别看中国高铁建造历史似乎很晚,可是中国对于高铁技术的研究却并不晚,每一次高铁浪潮到来时,都小心试探,大胆求证,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等到吸收了国外顶尖技术之后,相互融合印证,厚积薄发之下,一鸣惊人!
第二点,兼容并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肩上看得远,众所周知,中国的高铁技术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日本高铁联合体等多家公司的技术,青出于蓝胜于蓝。
为什么这些洋人的公司会主动开放技术呢?无它!利益动人心!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制定了全国铁路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的宏伟目标。10万公里,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计划,背后意味着庞大的市场,也意味数之不尽的财富,全世界所有的铁路技术公司岂能不动心,谁敢不拿出拳头产品当作中国市场的敲门砖呢?
当然或许没有人会想到,中国的高铁技术会成长得如此迅速,竟然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高不可攀,不知午夜梦回之时,这些洋人的公司高层会不会有一丝的后悔?
第三点,中国太大。
中国太大了,963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地貌地形,高原、平原、丘陵、山地、雨林、沙漠等所有不包,复杂的地形,多变的天气,给中国高铁的发展无形之中增添了无数困难,可在解决困难之中刷了巨量的经验,升级之后走出国门打怪,所有尽在掌握之中。
和谐号
03 终章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在此后的《实业计划》第四计划中,孙中山又进一步周密化,设计了5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孙中山先生的铁路梦终究只是一场梦,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支撑不起这样宏伟的蓝图,能够实现这样的梦想只有新中国!
铁路百年风云激荡,恰如百年中国国运沉浮,曾经靠着洋人偷摸着修点铁路,如今在全球帮助洋人们建高铁,步入新时代。百年岁月悠悠,时代早已变幻了天地!
试问今日之天下,谁家高铁可争雄?数高铁第一,还看中国!
如此祖国,岂能不自豪?岂能不爱国!壮哉!吾国!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3000字,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