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和年羹尧,曾是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对于二人,雍正似乎始终都有一种“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冲动。

被雍正信任时,对他们好得离谱,被怀疑时,又以雷霆之势将他们打压,让他们彻底毫无翻身之地。
隆科多曾被雍正视为亲信,但隆科多后来被剥夺了职务,虽然没有被直接处死,但被幽禁至死。
那么,隆科多到底做了什么,让雍正对他如此忌恨呢?他作为拥护雍正的有功之臣,为何最终会以此陨落?

隆科多出身显赫,他能在康熙朝崛起,就是靠爹、靠姑、靠姐的关系。
对于隆科多的老爹是佟国维,大家应该很熟悉,在《雍正王朝》历史剧中他被改编成隆科多的六叔,儿子变成了侄子。佟国维是典型的“八爷党”,而隆科多当因当了“逃兵”被停职,混到温饱都成了问题,后来为了还欠款,还将康熙赐给他的宝剑典当了。所以经常游走在六叔府邸,想让六叔佟国维给他谋个职位,让他重新翻身。
最终,六叔安排他去了理藩院接近十三爷胤祥,顺道烧四爷胤禛这个“冷灶”,也正因为如此,隆科多才由此崛起。
事实上,佟国维自己是一直都在“八爷党”的热灶,他佟佳氏能永不倒,他原则是:不会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于是,他想到让这个小辈烧老四胤禛这位“孤臣”的冷灶。这样,隆科多就可以成为重要的砝砝,佟佳氏就可以多一条路,确保佟佳氏一族永不倒。

再来看看隆科多靠姑妈和靠姐姐的关系。
在清朝早期,有两位赫赫有名的佟佳氏皇后。第一位佟佳氏,是顺治的孝康章皇后,康熙的生母,她也是隆科多的姑妈,第二位佟佳氏,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也是隆科多的亲姐姐。
如此,康熙既是隆科多的表兄弟,又是姐夫。所以,这关系摆在那里,隆科多即便不是科班生,以他的关系这么硬,也能赢在起码线上。
可以说,佟佳氏家族当时在康熙朝是绝对的权贵家族,称得上“佟半朝”。

在康熙朝,隆科多的官场生涯也是一番顺风顺水,唯一让他遭到挫折跟老大胤禔走得很近。但老大胤禔后来被权利熏心,急于求成,处处容不下太子胤礽,所以,让康熙对他很反感。
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被废的时候,老大胤禔因试图用魇镇陷害弟弟胤礽,被康熙帝发现后,被永久圈禁,隆科多由于与老大有过多联系被牵连,也遭到严厉批评。
从此,他在政治站队愈发谨慎,由此躲过了一次重大灾祸。
当时政局复杂,康熙让群臣推举新太子,老八胤禩志得意满,一度以为自己有望成为新太子。于是,让群臣联名推举他为新太子,结果,本已退休的佟国维被康熙视为串联老八等人的幕后黑手,遭到了打压,使得整个佟佳氏家族都受到了影响。

但隆科多在此期间始终保持中立,没有参与其中,从而保全了自己。于是,被打压的老爹佟国维回家养老,儿子隆科多却迎来了自己高升的机会。
就在康熙五十年,时任九门提督的托合齐的“结党饭局”曝光,再度引起康熙的不安,康熙在惊恐与震怒之余,当即就将托合齐处死。而康熙的当务之急也是急于挑选一位新任九门提督。
最终,这个天上的馅饼就落到了隆科多的头上,他成功担任九门提督,掌握了京师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成了康熙晚年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临终前,授命隆科多掌握京师军事力量,带武力对畅春园进行戒守,同时将所有王公大臣实施了布控,并全权负责雍正的个人安保工作,保证皇权顺利交接,以确保雍正顺利登基。

雍正登基之初,隆科多成了雍正人身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自此,隆科多开始被雍正视为绝对忠诚的拥护者,成了雍正继位的最大功臣,位高权重。
雍正说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是他的养母,隆科多就是他的亲舅舅,所以,雍正下令,凡是有隆科多的名讳的,都要注上“舅舅隆科多”。
此外,在待遇上,雍正对隆科多也是好的离谱,跟亲王一个待遇。要知道,能让雍正这么宠的,还真不多,除了年羹尧,恐怕就只有隆科多了。只可惜年羹尧后来自己作死,成雍正的捧杀的第一大臣,黯然落幕。
而隆科多膨胀了,他错觉的认为外甥雍正比他的姐夫康熙更需要他,所以,比起在姐夫康熙的打压下谨小慎微,在外甥雍正的吹捧下,彻底迷失了自己,他与年羹尧的想法一样,雍正离不开他。
最终,雍正对他出手,隆科多就此迅速坠落!
怎么回事呢?

出身权贵、一辈子没有遭过罪的隆科多,做事做人都非常高调,比起一辈子谨小慎微的张廷玉,隆科多实在是太过于高调和跋扈。他在授任吏部时,委任自用 ,叫“佟选”。他的做法与年羹尧当初的“年选”如出一辙。
其实,隆科多失宠原因也是与年羹尧一样结党,所以他因佟佳氏一族而起,也因佟佳氏一族而落。当年,在佟佳氏一族纷纷支持老八那时,隆科多并未参与其中,所以,他在康熙晚年轰然崛起,成了佟佳氏的顶梁柱。
此后,隆科多获得了极高的宠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行为和决策逐渐引起了雍正的不满。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隆科多试图庇护那些曾经支持老八胤禩的族人
隆科多的这一举动,被雍正视为不仅仅是结党营私,更有可能是包庇自己的政敌。这无疑触动了雍正的敏感神经,隆科多也就此失宠。

此外,隆科多一些行为更引起了雍正的反感。例如,隆科多曾向雍正进献了一双用黄金制作的鞋子,这种奢侈之举与雍正提倡的节俭理念相悖,进一步导致隆科多在雍正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隆科多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危机,便向雍正请辞九门提督的职位。雍正直接批准了他的诉求,并安排隆科多的对头巩泰接替了他的九门提督。
这下,隆科多更慌了,这外甥雍正比起姐夫康熙翻脸还快,而且手段更是狠辣。因为他目睹了雍正对待年羹尧等功臣的严厉手段。

于是,隆科多为了自保,试图让雍正念及过去的功绩,希望雍正能够宽恕他,原谅他。然而,有了年羹尧的前车之鉴,雍正并不吃他这一套。
在这种情况下,隆科多的情绪逐渐失控,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他甚至说出了一些不敬的话语,说什么“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之语。
言外之意不就是,把自己比是诸葛亮,康熙是刘备,那雍正岂不是成了刘禅了吗?
至于死期已至,那不是直接说雍正忘恩负义吗?所以,隆科多此言是赤裸裸在挑战雍正的底线。
而且,还说在康熙病逝那一晚,他还说能“一呼可聚二万兵”。

言外之意就是,炫耀自己在雍正继位那一晚有拥立之功。这话一出,对于雍正的合法性的打击可就太大了。
要知道,雍正继位本来就受很大非议,他这一说,这不是妥妥暗示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吗?
一旦对雍正的皇权合法性受到威胁,那隆科多离死期也不远了。果然,雍正收拾完“大舅哥年羹尧”,下一个就轮到了“舅舅隆科多”。
雍正为了避免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的杀功臣骂名,于是,雍正玩了一手借刀杀人的把戏。
什么把戏呢?

都知道隆科多为人太过于跋扈,人缘极差,一是,他是靠爹,靠姑、靠姐崛起的,他不是科举身份,作为科甲出身的官员都瞧不上他。二是,自恃拥立功臣之名,多年飞扬跋扈,树敌众多。于是,雍正就借此公开隆科多的种种“亲王级”待遇,当众臣数落和批评隆科多的不是,让众臣察觉到隆科多已经失宠。
要知道,朝野上下大臣个个都是人精,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对皇帝对隆科多的一举一动都秒心领神会。于是,参隆科多的折子纷纷满天飞,最后查出他“私藏玉牒”这罪状。
最终,隆科多在雍正五年被捕,罪名定了41条大罪,雍正合理合法地把隆科多永远幽禁。幽禁在畅春园外的一个小屋里,这不仅让隆科多想起自己5年前在这里的意气风发那段高光时刻,对比此时的牢狱中之相,隆科多无法接受这么大的一个落差,没多久,他就变得疯疯癫癫,仅一年的时间,他就郁郁而终了。
隆科多落得一个这样的结局,典型的外戚权贵灭亡之路,自恃皇亲国戚身份忘乎所以,逐渐背离了雍正期望和信任,最终失身份,自取灭亡。

坦白来说,那时的雍正对他的这个“舅舅隆科多”是真诚的,堪称是恩宠有加,他不仅赐以“舅舅”之尊称,更让隆科多享受着无出其右的礼遇,期望换得其铁忠。可雍正这么热情,却滋养了隆科多的骄横与膨胀,对于任何一位君主来说,都无法忍受。雍正本来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隆科多威胁到了他的皇权了,岂能不心生铲除之意?可以说,隆科多的坠落,确实是自取灭亡,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