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名将徐晃竟然被王平逼走?

历史笑春风 2022-05-25 23:57:09

《三国演义》中,徐晃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骁勇善战,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曾与许褚战成平手,也在襄樊之战中战退关羽。但是在汉中之战时,却被名不见经传的王平吓得弃营而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王平为何背叛曹军。

在汉中之战时,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为了救出危在旦夕的曹军残部,曹操只得亲率人马,前往汉中作战。可是由于失去了先机之利,曹操遭受了多次挫败。为了挽回败局,他派徐晃为先锋,从斜谷小路进军夺取汉水。

此时王平正在曹操手下,他主动请缨,说自己深知当地地理,愿意帮助徐晃去打败蜀军。曹操闻言大喜,任命王平为副先锋,随同徐晃一起进军。可是在作战的时候,徐晃和王平却发生了意见分歧,使得两人分道扬镳。

徐晃要率军度过汉水列阵,向刘备的部下赵云、黄忠挑战。王平对此产生异议,他认为背水作战形势不利。徐晃以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来反驳王平,王平认为两个事件形势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徐晃率领骑兵渡河,留下王平守卫营寨。

结果不出王平所料,徐晃被赵云、黄忠打得大败。在回到营寨后,徐晃不但没有反思失败的原因,反而指责王平没有前去救援自己。王平辩解说自己如果去救援的话,营寨也可能有失。还说徐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自己的劝谏。徐晃听后大怒,竟然要杀王平。

王平在半夜中就率领本部兵马,在曹营中放起火来。曹军因此大乱,徐晃也被吓得弃营而走。王平之所以背叛曹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感到曹营对他严重的不信任。在曹营中,他不但没有出头之日,反而时刻会有杀身之祸。

王平在曹军中资历最浅,他是汉中当地的少数民族出身,在曹操夺取汉中时加入了曹军。由于他的出身,再加上文化程度低,识字不多,使得他在曹营中不受重视。在这一次进攻汉水的行动中,王平主动请缨,也有用战功来证明自己能力的想法。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虽然王平在整个战斗中没有出现一点错误,而且他在战前就指出了徐晃的指挥错误,可依然被徐晃责问,甚至要杀了他。徐晃要杀王平,无非是要推卸责任,甚至想要杀人灭口。原本就看不出希望的王平,从这件事上更是看清了自己的处境。

曹操虽然打着唯才是举的旗号,但是在他的心目中,对手下依然分为三六九等。他最信任的是那些亲族将领,其次是那些跟随自己时间长的将领。至于说像王平这样资历浅,识字不多的少数民族将领,更是难以得到他的信任。

在汉水之战时,徐晃的指挥原本就不怀好意。他从刚开始,就准备让王平充当牺牲品。当王平认识到自己不过是曹操那些亲信将领的炮灰,他就下定了背叛曹军的决心。于是,王平当机立断,在当夜就放火袭击曹军,使得徐晃弃营逃走,用这个功劳,来作为自己投奔刘备的投名状。

二、徐晃为何会弃营逃走。

在这场争夺汉水的战斗中,徐晃的指挥颇有深意。他从开始作战部署的时候,就已经对王平包藏祸心,只不过被机智的王平躲过了。在商议进攻方案的时候,徐晃要率领军队渡河,和蜀军背水一战。王平当即指出这种方案不妥,反而遭到了徐晃的反驳。

徐晃先是用韩信背水一战的成功战例来反驳王平,在无法驳倒王平的时候,又决定双方分兵,自己率领骑兵渡河作战,让王平率领步兵守卫营寨。这种布置实在蹊跷,让人摸不清徐晃真实的意图。这是因为面对赵云、黄忠的营寨,仅凭骑兵是不可能对之造成威胁的。

如果赵云、黄忠不出阵迎战,徐晃根本就不可能与蜀军发生战斗,那就更不可能取得战斗的胜利。因此说,徐晃的这种作战方案,真实的意图就是以进为退,虚张声势而已。他根本就没有想和蜀军拼命,只想依靠骑兵的机动能力,如果战事不利,就随时准备撤退。

为此,徐晃在他的阵后还保留着渡河的浮桥。当年韩信背水一战,是彻底断绝自己的后路,与敌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可是徐晃只是表面上没有进入死地,实际上还是给自己留下了生路。这样作战岂能不败?一旦作战不利,那些曹军当然会争相渡过浮桥逃命去了,谁还会拼死一战呢?

徐晃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部署,是因为他从内心已经对这场战役失去了信心。在汉中之战中,曹军先是丧失了主将夏侯渊,随后当曹操到来后,又面对蜀军的严防死守一筹莫展。在米仓山一战中,徐晃、张郃两员名将,看到赵云精锐不敢上前,被少数蜀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次进军,徐晃被曹操亲自指定为先锋,即便心里再不情愿,也只能领兵前往。可是刘备都能够看出来曹操已经没有胜算,徐晃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刚刚开始部署作战时,他就准备把失败的责任推到王平的身上。

渡河作战时,他的部下是骑兵,进退方便。而王平的部下是步兵,一旦失利就只能和对方拼死抵抗。在王平没有接受他的指挥后,徐晃又拿王平没有接应自己做借口,来兴师问罪。对于王平来说,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逼反了王平。

在王平造反的时候,徐晃并没有去平息叛乱,而是选择了弃营而走,其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出其不意。徐晃只是想着让王平承担战败的后果,但是并没有想到王平会反叛。因为王平参战是主动请缨,表现出了对曹操的忠心。

第二个原因是王平布置周密。王平做事缜密,在各个历史事件中都表现出了他胆大心细的性格。在汉水之战时,他冷静固守营垒,挽救败局。在街亭之战中,他吓退张郃。在兴势之战中,他力拒曹爽。王平既然决心反叛,他当然会布置周密,让徐晃防不胜防。

第三个原因是徐晃没有战意。遭到多次战败的徐晃原本就没有战斗的意志,他为了摆脱这场战斗已经煞费苦心。如今王平的叛变正中徐晃下怀,徐晃正好借这个机会脱离战场,并且把一切原因都归结到王平的身上。因此,徐晃根本对叛乱没有进行处置,只顾自己弃营而走了。

结语:

在汉水之战中,徐晃已经连续两次遭到败绩。他已经被赵云杀得失魂落魄,更不要说还要面对老将黄忠。可是曹操亲自点他担任先锋,让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去进攻。于是,在部署进攻时,徐晃就准备把将来战败的责任推到王平身上。

王平原本主动请缨,是想依靠战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他看穿曹军的现实后,为了不当炮灰便决意反叛。徐晃在王平火烧营寨的时候,一方面出乎他的意外,再加上王平布置周密,徐晃又没有斗志,正好借着这个机会逃离了战场。

2 阅读: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