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当今政坛两大笑料,韩国大统领内乱被罢,特朗普关税乱弹琴。
特朗普这场关税大战,挟奔雷之势而来,一度把全世界都吓得哆嗦,但搞来搞去,美国一边拿起关税大棒一顿乱抡,另一边却毫无遮掩地推翻既定政策,各种豁免开口子,让世界各国笑掉了大牙。
如今关税大战激战正酣,美国又加到245%。中美贸易关系究竟怎么落地,这还有待时日。不过我们做历史研究的,最重要的是从历史和现实中总结规律,对社会未来演进发展做出预判。
关税战虽然有笑料,但因其发起者和当事者是世界老大和老二,分量之重无可匹敌,故此事对未来世界演进有极大推动意义。笔者不揣冒昧,试做如下几个方面推测。
一、台岛问题或将不战而解
这个推测或许会引发极大争论。
去年以来梧桐之声渐渐成为大陆各界媒体言必称之词,怎么就不战而得了呢?有那么容易吗?
我们要观察几个因素。
第一,台岛总实力占全国总实力比重。1990年台岛GDP约占大陆43.8%(1700亿美元VS3878亿美元),2000年比例为29.7%(3212亿美元VS1.08万亿美元),2010年比例急剧跌至7.87%(4667亿美元VS5.93万亿美元),2020年继续降至4.5%,2024年维持在4.1%。
我们不仅要看到台省经济总量在降,还要搞清楚为什么降。2000年到2010年为什么发生急剧变化呢?
要知道,台岛的经济特点是一俊遮百丑,半导体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很高,至于其他,农业生产仅能自给自足,重工业门类严重短缺,能源基本依靠进口。只是依靠其超强的半导体产业,造就了看似辉煌的经济奇迹。
但从长远看,单一模式经济体达到顶峰容易,实现全面强大很难。
大陆早些年之所以落后,任何一种产业在2000年前似乎都难以让岛上信服,就是因为全面型经济体发展,有且必须有一个慢慢积累、慢慢发力的过程。体量越大,加速越慢,但一旦速度上来之后,拥有的总能量就相当可观了。这和最简单的质量与加速度的物理原理可以大概划等号。
经济实力是一切的基础。也是决定台岛是否能成为大陆对手的核心条件,当两岸实力再也不成比例,长期锁死在4%左右的时候,岛上居民的信心将会从物质到精神慢慢转化,从俯视到平视再到畏惧。这是一个渐进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第二,美国对台支援力度。美援是台岛生存的重要条件,中美贸易开战,美国最优选择是借助台岛在军事上生事,而非一味帮助其经济。台岛的经济造型,也没有太大的挖潜空间。可以预见,美对台的支援将越来越多集中在政治和军事上,而非经济,甚至有可能将台岛的半导体经济逐步转移,使岛上逐渐军事化,这样的岛子还有什么信心持久对抗大陆呢。
可以预见日后台岛加归的三种模式:
1.梧桐。但烈度不会太大,美军基本不会介入。
2.半梧桐,打下外围岛屿后,岛上请降,传檄而定,但会给岛上一定自主权,以示国家之宽弘,其自由度或许不如港澳。
3.和平回归,外交归中央,岛上仍保留一定规模之部队及自主权。
二、区域性经济组织加强
当下世界有不少区域性经济组织:
欧盟,美加墨协定,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上合组织,海湾合作组织,非盟,西非经济共同体,金砖国家,G7国家组织等等。

现在亚太经合组织几乎是名存实亡,上合组织有加强的趋势。G7原为G8组织,2014年驱逐了俄罗斯,剩余7国为美、英、法、德、意、日、加,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准军事组织,无限接近于北约组织的元老院。
G7组织的趋势,就是未来各大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榜样。尤其关税大战开启后,抱团取暖将会成为大家的本能选择,两大国互殴,站队没必要,看一看才是保命之举。
压力之下,区域性经济组织可能会打破经济合作的界限,逐步在政治上、军事上加强协作共商。
比如东盟国家,将要学会适应在美军长驻东南亚的背景下,再面对强大的中国海军在南海和中南半岛强化军事存在的情况。
就问你敢支持谁?
经济上的乱战,会加剧经济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名目繁多的地区经济保护主义。
三、地区小霸增多
这一变化紧紧承接上一点。
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加强,将会促使相应组织中国力较强的成为该区域的核心国家。比如越南、日本、印度、埃及、伊朗、南非等,各区域互相针对的国际矛盾会有激化的趋势。
世界警察美国将会在贸易战失利、或是既定目标未达成情况下,毫无疑问地对中国加强军事压力,于此同时,对世界其他区域的管制将会放松,有可能会大大收缩在欧洲的兵力,扶植英法甚至德国再次武装,以对抗俄罗斯。
未来美国海外驻军的两大重点,一是西太,二是中东,其他区域驻扎兵力都会相应减少,地区小霸的军事压力放松,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比21世纪初更加明显。
当然,这对中国并不是坏事,乱局利我而不利美,把水搅混,有利于大家一起发展。
四、两极化阵营或再出现
当然,也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两极化阵营。
美国用关税战经济手段压不倒中国,会不会立即选择动武呢?概率虽有,但并不一定马上发生,毕竟在中国近海,美军毫无胜算,再次陷入与解放军直接作战的泥潭,美国无疑是战略自杀。
但不排除会用其他方式,比如两极化阵营。
二战结束以来,美欧洲同盟在这方面的操纵可谓炉火纯青,他们既善于玩弄制定国际法则那一套,也善于随时随地破坏法则另起炉灶,总之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金钱收买加武力恫吓,使一众小国不得不加入其旗下。
关税战后的两极化阵营,与冷战时代或许有所不同,当年是政治意识形态先行,对峙对抗中多少夹杂了一些理想主义观念。如今各国都理性了许多,选择阵营多数出于经济利益分割,建立的阵营或许也不会想当年华约北约一样火星四溅。
但出于经济利益,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更长久、更自然、更有社会接受度。如果这种情况真得出现了,中国面临的压力将空前地大,而且中国也会被迫选择极化战略,并且被迫担任两极化的一极。
这是中国不擅长也不情愿的。
五、西亚北非代理人战争增多
世界经济和政治对抗不断加剧,必然会以一定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代理人战争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当今世界几大火药桶,如朝韩、台海、印巴、巴以、中东(叙利亚也门等国内乱)、北非、俄乌等等。
美国如果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哪里点燃火药桶更能传导压力呢?
台海主动权在中国手里,现在台岛即使主动挑事,打不打,怎么打,都由中国说了算,所以这个火药桶即使引爆了,规模也有限。美国不敢冒着与中国全面开战的风险,挑唆老赖以身试险。
朝韩也大概率不会爆炸,三世是个极聪明的人物,向来两家都是吵得很凶却从不过界,哪怕互相顶着脑门大骂,危机也会在走火前一秒巧妙化解。
笔者以为代理人战争大概率在西亚北非发生,如果美国不顾一切逐步蚕食中国在海外的资产,把西亚北非国家一个一个置于美欧卵翼之下,中国会一直坐视不理吗?
那么,解决的方式就只有一个。代理人战争。
六、东大海外基地增多
维护海外利益,不能只靠怀柔,不能只靠商业开发,不能选择相信外国的良心。

亚丁湾护航,已经逐渐打通海上通路,吉布提是一个开始,但正式成为军事基地是否就在吉布提也未可知。只要中国愿意,非洲大陆随时有众多国家欢迎武装力量入驻。
目前并不能确定将会在哪里开启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但大概率会在中南半岛印度洋东岸出现。这是破解马六甲海峡绝命套索的王牌,中美在中南半岛的争夺将会激烈化。很明显,中南半岛虽有亲美国家,但亲华的也不在少数,并且由于地缘较近且中国在中南半岛国家相对温和的历史印象,这个基地在肉眼可见的将来会诞生。
接着就是非洲,中东大概率不会。这地方连美军都吃不了兜着走,不适宜下脚,只适宜支持代理人。
七、印度崛起
这个观点有人不一定认同,但笔者相信,大概率会发生。
靠日韩约束中国,数十年来被证明并非成功策略,对付中国这个巨无霸体量的大国,日本和韩国加起来仍显得太小了。
印度若是崛起,虽然对中国没有特别直接的地缘威胁(比如对中国领土的武力威胁),但无疑将吸引中国大量精力。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美国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对印经贸优惠力度,甚至不排除把印度拉到新G8国家联盟,使其成为对付中国的包围套索中,最强大的一环。
印度在国际政治中也有自己的智慧,在国际事件中颇有予智自雄的一面,甚至在有的国际事务上还想担当和事佬、话事人。也善于利用外交手段撬动国际争端实现自己的利益,甚至也会扮猪吃虎,引诱大国下场。
若要印度这个体量的国家甘为美国驱使,美国必须付出真金白银、实打实的利益诱惑,比如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拉偏架,或者诱使印度介入中南半岛甚至逼近东南亚国家向印度开放让渡某些利益,以使印度不惜刀口舔血,从此死心塌地加入反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