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之战,中国走的是硬刚路线,因为,这是一场关乎大国国运之战!要知道,美国率先发起关税战,本质是科技遏制。
事实上,特朗普第一任就这么干了,2018 年,他以 “301 调查”为名对华加征关税。2025 年,他再次抡起关税大棒,将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提升至 79%,直接冲击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的供应链。
重要的是,在特朗普的关税清单中,70%商品指向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USTR 2025 年数据),这些都令贸易摩擦升级为 “技术冷战”。
这种“精准打击”延续了美国打压竞争对手的历史策略 —— 正如1986年《美日半导体协议》迫使日本芯片业退出全球竞争,如今美国试图通过关税 + 技术脱钩,维护其科技霸权。
但关税战更加速了中美欧技术阵营分化,全球产业链断裂。
比如,日本紧随美国,于4 月3日宣布对十多种种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欧盟则加速推进“数字主权”,投入13亿欧元建设AI超级工厂,试图摆脱对中美技术依赖。
而这种脱钩正在反噬全球经济。
ASML 对华出口下降20%导致股价暴跌15%,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成本超支62%(台积电 2024 财报),日本JSR等企业对华出口下降34%,欧洲每亿欧元投资创造就业不足150个。 IMF警告全球 GDP或降7%。
面对技术封锁,中国打出“稀土牌” 与“创新牌”:
“稀土牌”——2025年4月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与科技命脉(美国70%稀土依赖中国)。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 F-35 战斗机生产线因钕铁硼磁体短缺面临停工风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暴跌 15%,而中国镝价上涨 300%。
“创新牌”——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自主技术生态加速构建。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鸿蒙生态设备数突破10亿台(2024);中芯国际14nm良率达 90%;长江存储量产 232 层 3D NAND。
更关键的是这几点:
中国28nm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85%(CSIA 2025);新RISC-V芯片架构落地中国,已经在物联网领域渗透率 35%(平头哥玄铁处理器应用);华为不仅实现了芯片叠加技术的突破,还联合华大九天实现了EDA 工具实现14nm国产替代。
另外,讽刺的是,这种脱钩正在制造新的依赖:美国5G建设因缺乏华为设备延迟两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电池70%依赖中国供应链。
这说明,技术封锁终将催生替代方案 —— 当ASML光刻机被政治化,中国实验室正在突破14nm以下的先进制程;当美国试图垄断技术,RISC-V开源架构以及我们自主可控的龙芯架构,已在中国形成生态。
从另个角度来看,于我们而言,技术脱钩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当关税成为武器,自主创新才是唯一出路。中国用稀土反制与技术突围证明:任何封锁都阻挡不了科技进步的浪潮。这场博弈的胜利者,必将属于那些拥抱开放与创新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