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阳提出的关于发展的7个现实问题,可谓是振聋发聩,直击本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大讨论。
这是南阳在结束了襄阳、宜昌的考察之后,才对南阳的发展实情做出了反思。
襄阳和宜昌是湖北的2个副中心城市,原本在中西部100多个地级市中只算得上中规中矩。但是经过20多年的扶持,已经双双突破5000亿,迈入到了全省地市的第一层级。在中西部地级市中,也处于领先位置。
如何客观地评价湖北这2个副中心呢?成绩当然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对湖北其余地市的挤压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
如今,南阳成为河南新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标湖北2个副中心,在中西部暂露头角,就成为当务之急。
南阳的七问,主要集中在营商环境提高、办事效率缓慢、思想意识落后等方面。
这些问题不仅适合荆州,可以说对所有城市都是适用的。随着人口总量的趋稳,城市的发展逻辑已经变了,内卷和竞争将成为主流。
谁能引进更多的市场主体,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谁的城市规模就会不断扩大。反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城市的规模不仅不会扩大,反倒会止步不前,甚至萎缩。
南阳也是以大而著称的地区,跟荆州没有拆分之前是差不多大的。
2021年南阳市的GDP总量为4342亿,荆州市为2715亿,从总量上看,南阳比荆州高出了不少。
不过如果论人均GDP,南阳为44673元,荆州则是51922亿,荆州又比南阳高出了许多。
灵魂七问既然适用于荆州,荆州又如何应对呢营商环境对于荆州来说,也是一个亟需破解的难题。
在今年3月份,湖北对全省的各市和各县市区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综合评定,选出了2021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分别是武汉、宜昌、襄阳、十堰、恩施。还有优异次等县(市、区)、表现突出的国家级开发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的县(市、区)等。
不过的可惜的是,荆州无一入围。
改善营商环境,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战役。荆州地区曾经规模很大,经过多次拆分之后,元气大伤。至今财政基础都很差,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这些都影响了荆州营商环境的提升。
不过改善营商环境的根本,还是要改变人,尤其是办事的人。
这几年荆州加大了招硕引博的力度。2022年,荆州首批招硕引博”共计引进人才836人,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相信通过一次次又一次地注入新鲜血液,荆州的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最终反映到就是营商水平的提升。
跟南阳一样,荆州的市场主体数量还是偏少,尤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
不过这几年,荆州在大工业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美的集团为首的智能家电产业链基本形成,还有新引进的众多大造纸项目,以及新能源新材料项目。
随着人为因素的改观,以及大工业的支撑,相信未来的荆州对于这个灵魂七问,必能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