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全球军事技术革新与战略调整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在人工智能(AI)与无人化领域,中国首次公开展示无人机“蜂群”战术与AI指挥系统,该系统可协同500架无人机自主识别目标并实施饱和攻击,同时通过动态算法优化攻击路径。美国同日向空军交付首架EA-37B“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其搭载的AI干扰系统可实时破解加密通信网络,并压制敌方无人机集群,单机作战半径覆盖2000公里。俄罗斯则宣布完成“战士-3”外骨骼全面换装,士兵负重能力提升至120公斤,并部署升级版“铠甲-S1M”防空系统,探测距离增至75公里,可拦截高超音速目标。
“战士-3”外骨骼
全球军备动向凸显战略重心转移。美国因成本超支暂停“哨兵”洲际导弹项目,转而加速无人作战平台部署,如DARPA研发的USX-1 Defiant全自主无人艇已具备72小时持续侦察能力。欧洲试射射程20公里的智能反坦克导弹,采用“发射后不管”技术,可穿透1.2米均质装甲。德国推动汽车工业转型武器生产,计划将30%的汽车产能转为军用无人机和装甲车制造,以应对俄乌冲突外溢风险。台湾地区启动M60A3坦克升级项目,加装AI火控系统和复合装甲,但其技术依赖美国支持,实战效能存疑。
分析指出,军事技术竞赛正重塑全球安全格局:中美俄通过尖端武器巩固战略优势,而欧洲、日韩等地区则通过产业转型和装备升级寻求安全自主。随着AI、定向能武器和无人系统的普及,未来战争形态将向“算法主导、全域协同”加速演进,技术代差可能进一步加剧地缘冲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