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知否解析~
《知否》中,英国公张家和齐国公府,谁家的权势更胜一筹?
当然是英国公家啦!
英国公一家第一次出场,是在小秦氏举办的曲水流觞宴席上。
当时以邕王妃、平宁郡主为首的一众贵妇,全都聚在一起,
说别人家的是非,只有英国公夫人谁也不搭理,在一旁乐呵呵的听戏。
就算英国公夫人不给小秦氏面子,小秦氏也不敢多说什么。
那这国公夫人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新帝即位后,拉拢朝中旧臣成了第一任务,而联姻是最有效的手段。
英国公是三朝元老,尽管沈从兴万般不情愿,也不得不娶英国公张家的女儿。
张家和沈家结了亲,就等于笼络了半个朝堂的心,英国公在朝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张大娘子难产的时候,国公爷和国公夫人正在寻营,
而且英国公赶来看女儿时,还穿着铠甲,说明是从军营快马赶来的。
张家不仅有公爵的爵位,还手握兵权,满汴京恐怕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张家因为邹家的事,提出要和沈从兴和离。
这番话表明,张家的实力可不仅仅体现在英国公一个人身上,
张氏一族的“儿郎”们,也都在军中任职。
荣妃闹宫变时,为了控制军队,还特意把英国公夫人请到了宫里。
可以看出,张家在军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再看齐家。齐国公官居一品,平宁郡主是柴皇后人,自小由“太后”养大,
有世袭的爵位不说,还有皇宫大内的宠爱傍身。
按理说,这样的家世已经很高了,但要跟英国公一家比起来,还是逊色很多啊!
齐国公官位再高,也比不上张家的兵权来的实在。
纵然平宁郡主有“太后”的支持,
可太后在新帝即位后,势力大减,眼下朝中,明显是新帝一派更得势。
张家除了儿子争气之外,娶的儿媳也都是世代清流的名门大户。
英国公唯一的女儿,还嫁给了当朝国舅,做了皇后的弟妹。
张家在女人堆里的号召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自打明兰苦口婆心的劝慰过张大娘子后,国公夫人就对明兰止不住的夸赞。
有了国公夫人的支持,明兰在汴京的贵妇圈里的名声,一下子有了好转。
反观齐家的亲家,申氏虽然是名门,但终究比不过张氏一族的地位。
齐衡虽然科举中榜,走上了仕途,但他从小被母亲呵护长大,
被太后利用时,还得让“岳父”过来收拾烂摊子。
齐衡就算再奋斗十年,也远不及张家有权有势!
齐国公府比忠勤伯爵府门第高也就算了,
为啥墨兰说永昌伯爵府,也比袁家强?
这就要说到“伯爵府”的参差了!
永昌伯爵府的吴大娘子是个爽快的热心肠,梁家又是有名的富户,
经常办些个马球会什么的,因此吴大娘在汴京的女人堆里很吃得开。
她家凑巧还剩下老幺这个嫡子没有婚配,京城大大小小的待嫁姑娘,
都惦记着这个位置,其中就包括墨兰。
当然了,墨兰起初是不爱搭理梁晗的,
只因齐衡压根看不上她,而且有嘉成县主在,也轮不上她。
墨兰这才把主意打在梁晗身上。
梁晗不是嫡长,袭爵是轮不上了,不过梁晗总能捞到吴大娘子的小金库。
而且梁晗是勋爵子弟,将来会有荫封,嫁过去绝对是享福的命。
华兰嫁的忠勤伯爵府,早年受过冷落,家底薄,如今也是大不如前。
梁家比之,有过而无不及。
以上观点,全都出自林噙霜,她总觉着只要梁家有钱有地位,
就能称得上是好婚事了,但她却想错了!
未来梁家分家后,梁晗势必要自立门户,就算有荫封,可凭着梁晗的品性,
也混不出什么来。嫁到梁家是富足,但要想有权有势,怕是难了。
尽管华兰前期一直在袁家受气,但说到底,袁家也只有袁夫人一人,
处处刁难华兰。袁文绍是个有本事的,靠着自己,在城防营站住了脚跟。
华兰在婆母手下受的委屈,袁家其他人也都看在眼里。
随着长柏高中,明兰高嫁,华兰在袁家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更何况,华兰的妹夫顾廷烨,是袁文绍的顶头上司,袁家更没人敢小看华兰。
袁文绍是袁家这一辈最有出息的孩子,袁家分家也好,不分也罢,
伯爵府的爵位总归和袁文绍无缘,不过袁文绍也不需要这些,
他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走的更远。
有华兰在,盛家、顾家,都会是他的助力,大姐夫的前程一片大好!
有钱有权,华兰的福气在后头呢!
剧版没有过多描写梁晗的官职,但在原著中,梁晗可是袁文绍的下属。
墨兰为着嫁豪门得罪了全家,日后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盛家的兄弟姐妹才不会出手帮她!
下期更精彩哦
齐家是没有实权的,所以考得是皇家的宠信,是联姻人家到底权势,所以齐家是攀附者,这样到底定位也就是当初齐衡被威胁顾二说我帮你他退缩的原因。明明自己一家都还是吃软饭的,自己都还没个立足的本事,就异想天开的想要做主自己的婚姻,看原著最厌烦的就是齐衡。
[得瑟]国内互联网卖了?
当然是手上握兵权的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