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下跪感谢男护士耐心解答,让暖心的正能量鞠躬者、搀扶者、等候者越来越多

大叔看点 2018-03-24 20:15:18
.isc11 {font-size: 16px;}

鞠躬礼,跪拜礼都源于我国,本应成为常态的社交礼节,如今比较少见,尤其在医院里,更少见了,毕竟经常因为“医闹”事件,弄得医患之间好像成了对立面,近日,终于有暖心的正能量事件报道出来了,让我们传承中华礼仪礼节,因为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的高培钦,是一名男护士。“两个月内遇到了两次这样的事,自己还是挺震撼的。”高培钦说,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发生在3月10日上午10时50分,高培钦带的一个实习生实习结束,他带着学生给学生实习鉴定上盖章。

正在这时,一个五六十岁老人走了过来,问新农合转院证明怎么开。于是,高培钦详细给他说了流程,并给他指了路。这时,令高培钦意想不到的是,老人面部抖动了一下,一边带着哭腔说“谢谢您”,一边要下跪。

见到这种情况,高培钦瞬间单膝跪地托住了老人,以防止他跪下,旁边,他的两个学生拉着老人胳膊,将老人拽了起来。老人来自农村,两天前,老伴因为急病住进了郑大一附院,这次咨询,就是为老伴办理新农合相关转诊手续。

“很震惊,很震惊,当时脑子就空白了。”高培钦说,现在想想,其实挺痛心的。“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但是老人却激动成这样,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高培钦说,两个多月前,他也碰见了一个类似情况,不过,一回忆起那次,他感受的是一种尊重和温暖。

据高培钦回忆,那是1月19日上午11:50左右,护士站只有他们三个护士,因为比较忙,一个护士订了盒饭,他和另一个护士接诊病人,他站在护士站外边。这时,一位老人来急诊问路。

“老人喘得很厉害,一看就是大老远来的。”高培钦说,他记得老人带了一摞病历。高培钦还没开口,老人先鞠了一躬,高培钦赶快还了一躬,问老人有什么事儿。

老人说要找某某大夫,高培钦确定这个大夫不是急诊科的,就给老人说门诊快下班了,要不要先在急诊看看。因为看他喘得很厉害,高培钦就想让他在急诊改善一下症状,等症状改善了,下午再去找那个大夫也行。

老人说不用,已经联系好了,不能失约。高培钦于是跟他说了去往门诊的路线。再次让高培钦没想到的是,老人走的时候竟又给高培钦鞠躬。高培钦赶快还礼。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问诊鞠躬的。”高培钦说,尽管遇到老人两次鞠躬,自己也都还礼,但是仍很后悔,后悔还礼的深度不够。

  弯腰鞠躬,看起来动作不复杂,却代表着礼仪礼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前段时间热议的88岁老人,在斑马线上脱帽鞠躬;女孩搀扶老人过马路,司机礼让女孩先通行,包括这次所说的老人鞠躬感谢,下跪感谢医生耐心的解答等等,这些都表达出社会对礼让的致意、对辛勤付出的尊重,更是对文明的尊重,是病患与医生共同创造的温馨画面。

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路怒族”,行人不按照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过马路,经常“组团”闯红灯过马路等现象,这种陋习也成为城市交通的顽疾。

  鞠躬感谢,鞠躬还礼本应是社会常态,但是却引来热议,也说明这样的行为不普遍,只有这样的文明行为处处可见了,我们就真正实现了人群友善,社会文明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崛起!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鞠躬者、搀扶者、等候者越来越多,正是“以心换心”的完美诠释。

0 阅读:38

大叔看点

简介: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