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护肤时代,对于一款功效产品的开发,原料/成分毫无疑问是其最重要的「芯片」。
2021年正式施行《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可以看作国产原料领域的一个关键节点,随着监管新规的开闸,近两年来新原料备案速度明显加快,一场迟到的「芯片战争 」正式拉开序幕。
图片来源:中信证券研报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国内原料行业市场规模约180-302亿元,其中活性成分是竞争焦点。
在这场「芯片战争」中,品牌围绕原料端的竞争和布局,大致有三种路径:押注特色/潜力原料、探索前沿增效技术、深耕专研成分等,而这些路径大多是相互交叉的。
2022年12月,春雷社将在广州举办原料趋势专场沙龙。沙龙以「2023成分趋势及原料创新应用」为主题 ,将邀请稀物集、934、溪木源、肌肤未来、丸美、创尔生物、优时颜等品牌出席。
在此,春雷社也邀请欢迎各位从事产品开发的朋友们,与主办方一起探寻「芯片战争」的秘密。
以下是春雷社梳理的行业背景和品牌路径,希望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Part 01
原料战火蔓延:品牌的科研竞逐
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截至11月21日 ,今年备案通过的新原料有39个(有两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并获得新备案号),其中国产原料有20个,进口原料有19个。
从功效属性上,「抗衰老」和「敏感肌」仍是热点。
在近年来抗衰老原料领域中,多肽、视黄醇和玻色因并称为「三巨头」,对这类市场热门功效成分的深研也是原料发展的趋势之一:例如维琪生物注册备案的寡肽-215,以及被誉为「敏感肌可用的植物视黄醇」的补骨脂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等。
此外,天然植提或地域特色原料也是重点战场。例如铁皮石斛原球茎、红藜提取物、山芙蓉根/茎提取物等;而诗婷和欧诗漫的新原料,则是通过生物发酵,分别以茶叶和珍珠粉作为主角。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铁皮石斛原球茎、红藜提取物、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蝉花菌丝体提取物、N-乙酰神经氨酸(燕窝酸)等原料都是从保健品中「跨界」进入护肤赛道的原料,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NMN,目前已有三家企业通过了相关备案。
从市场逻辑来看,上游诸多功效原料的涌现,与当前品牌对于科研赋能的需求、以及C端的功效叙事密不可分。
国产头部品牌中,基于新原料应用和新技术储备的竞争日渐激烈——
华熙生物今年已经通过三款新原料备案,在目前主流的生物发酵技术方面有极强的技术储备,微生物发酵透明质酸生产规模和产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而在前沿的合成生物学领域,包括功能糖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功能蛋白及氨基酸合成技术平台、天然产物合成技术平台、蛋白高效表达及酶工程改造技术平台等均已搭建完成。
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达到2.77亿元,同比增长44.28%,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42%。
图片来源:《植物提取物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贝泰妮,2022年5月)
贝泰妮在植物萃取技术方面有广泛的技术储备,着手于从超过6500种的云南特色植物中筛选出能够解决相应皮肤问题的活性成分,同时也在努力推动植物原料标准制定。2021 年,贝泰妮研究院开展自主/联合成功研发多种贝泰妮专属活性物,如酸浆萼提取物、肾茶提取物、牡丹根皮提取物、青刺果神经酰胺、普洱茶叶提取物、青刺果三代包裹粒子、腾冲热泉菌种来源依克多因等.。
今年前三季度,贝泰妮的研发费用投入达到1.26亿,同比增长84.66 %,占营业收入的4.37%。
国内新锐品牌方面,「科研」气质浓厚的至本、毕生之研、优时颜等品牌也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专研成分开发等方式引领功效护肤赛道上的新一轮内卷。
例如今年7月,至本便在药学一区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发表论文,公布了其实验室的最新成果——历时两年从植物分子库中筛选出的天然类维A活性成分:鸢尾苷元。
品牌对于上游原料的关注,除了丰富自身的科研故事性外,更与市场差异化竞争密不可分。
Part 02
「芯片战争 」:入局者的三种路径
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品牌力构建,存在着哪些方向?
SK-II神仙水、赫莲娜黑绷带、雅诗兰黛小棕瓶这些原料应用的经典案例,在行业内已是耳熟能详,而近年来大热的城野医生,也是凭借功效成分377打造了美白精华这个大单品。
国内品牌通过布局潜力原料/成分来抢占市场也是常见手段。
例如在新原料的应用上,自然堂是国内首个使用N-乙酰神经氨酸的品牌;丸美、御泥坊等也将维琪生物的「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苄胺」加入到旗下产品中。
而新锐品牌中,更早「吃到螃蟹」或许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最典型的便是当年以A醇切入抗衰市场,如今以「国内A醇拓荒者」自居的HBN;而此次引入国内市场的补骨脂酚,定位敏肌抗老赛道的透象也率先进行了布局。
在押注潜力/特色原料方面,原料本身的「新颖」和「功效」都是品牌考虑的关键;凡可品牌创始人彭冠杰此前曾告诉春雷社,关于品牌选择成分进行捆绑,需要考虑市场教育可行性以及能否量产两个维度。
从增效技术的层面进行赋能也是常见的方向。
例如HBN通过ACTCOCOON®专研「蚕蛹」包裹技术实现活性成分的「锁鲜」;BM肌活则基于华熙生物酶切法生产寡聚透明质酸专利技术,研发T-HA技术,实现功效成分的促渗。
前者利用通过专研科技解决A醇易失活、强刺激的难点;后者立足于华熙专研的发酵和促渗技术高地,除了在原料差异化上的打造外,还增加了专注活性成分透皮吸收这个功效维度。
此外,品牌还会从专研成分的角度,通过科学传播等手段实现破圈。
前文提到,几种途径大多是相互交叉的,而品牌关于专研成分的研究,则是在原料/成分上进行更深层的探索,或寻求上游工厂的帮助、或借助联合实验室的力量,不同的方式都更有利于构筑起品牌的产品壁垒。
此前春雷社推出的深度稿件《深度 | 功效内卷的尽头是「专研成分」?我们跟几家头部企业聊了聊「专研成分」的路径和逻辑》中,便为产品经理们梳理过各种路径。
基于以上提及的开发方向,春雷社将在原料趋势专场进行详细探讨,围绕品牌的「芯片战争」,从潜力原料、前沿技术、专研成分等角度,帮助品牌洞察市场,打造护城河。
*注:文中图片除特殊说明外,均来自于网络。
沙龙预告12月,春雷社将在广州举办两场沙龙,除本文介绍的「原料趋势」专场外,「轻医美」专场也将择日上线报名。
「轻医美」专场以「轻医美护肤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为主题,将围绕医美术后护理/加乘轻医美效果的护肤品开发、与美容仪器协同的护肤品开发、轻医美概念护肤品的开发等方面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