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评论指出,美国的反导体系正面临来自中国、俄罗斯及朝鲜的严峻挑战,而可能彻底动摇该体系的最后一项重大因素,掌握在朝鲜手中。
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东北亚局势再度引发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对此深感震动。朝鲜官方于1月6日上午正式宣布,成功进行了“火星-16B”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试射行动,这一导弹以东北方向瞄准朝鲜半岛与日本海之间的海域,全程飞行距离约为1500公里后,最终在海上目标区域准确命中。
(朝鲜于1月6日成功试飞一枚“火星-16B”型高超音速导弹)
图片
99.9在千米与42500米的海拔处,“击出了两次涟漪”,证实了高超音速滑翔器的飞行轨迹既稳定又可信。
尽管这一射程被视为与中国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相匹敌,但鉴于“火星-16B”导弹的尺寸远超过东风-17,外界普遍估计其实际最远射程可能位于4000至5000公里之间,从而理论上具备对关岛实施打击的能力。
朝鲜展示独特无人机航拍的导弹发射画面。
图片
此次试射的成功,直接使美日韩某些媒体颜面扫地,回溯至几年前,朝鲜初次披露“火星-16B”型高超音速导弹之际,彼时诸多美日韩媒体曾讥笑其“疑似虚假宣传,纯属吓唬之举”。现在它们不再引人发笑了。
近来,美国智囊团“大西洋理事会”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美国的反导体系可能无法有效应对持有核能力的敌对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及朝鲜。报告揭示,在拜登政府提出《2022年国防战略与导弹防御评估》后,虽声称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足以对来自中国、俄罗斯的核威慑构成有效遏制,并且在应对朝鲜导弹挑战上占据优势,但鉴于这些国家的导弹威胁在规模与质量上的持续增强,当前的防御措施已显得力不从心。
尽管此报告指出,拜登政府旨在至二零二八年扩充“陆基拦截器”(GBI)的举措被视作进阶之举,但美国策略领域内仍存有忧虑,怀疑美国是否能确保面对中国及俄罗斯时保持“战略平衡”。尽管原文未明言朝鲜,但实际情况是,当前的美军确实缺乏能力来阻截朝鲜可能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
(美国拥有的“陆基拦截器”(GBI)导弹总数仅为44枚,每枚导弹的造价惊人,达到9000万美元)
图片
据此,本报告主张美国构建分级导弹防御体系,融合尖端科技与反制策略,旨在遏制来自中俄朝鲜的导弹威胁对美国的攻击。
事实上,于二零二四年六月,传统基金会曾公布一项报告,揭示尽管美国在过去的二十载投入逾一千七百亿美元,然而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自二零零四年至今并未展现出显著提升。
例如,美国当前配置了44枚“陆基拦截装置”,这显然匮乏到无法应对针对美国本土的核攻击。依据美国政府问责局(GAO)于二零二四年六月发布之报告,美国旨在研发之“次世代拦截器”(NGI)因涉及设计及供应链之问题,致使其成本攀升,进而使发展项目遭遇显著挑战。
美国所配备的“陆基拦截器”数量不仅不足以应对来自中俄的弹道导弹威胁,甚至可能无法有效抵御朝鲜的弹道导弹攻击。
(阐述美国导弹防御局关于高速滑翔导弹的规避轨迹及其潜在的反制策略)
图片
去年底,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二零二四年中国军力评估报告》中预测,至二零三零年,中国的核武库规模预计将达到一千枚弹头。届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洲际弹道导弹库存量约为五百枚,其中不乏搭载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型号。此外,战略核潜艇亦将配备数以十计的巨浪-2及巨浪-3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CRS)于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发布之文件指出,俄罗斯总计装备约一千七百一十枚核武器,涵盖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战略轰炸机。
美国《政治》网站于2023年2月披露,朝鲜可能已积累起足以超越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洲际弹道导弹库存,在阅兵仪式上展出了大约10至12枚洲际弹道导弹,若每枚导弹搭载四枚弹头,则其总数超过美国所持的44枚“陆基拦截器”。
(下部展示“萨德”导弹的制导头与KKV,上部则呈现爱国者PAC3MSE导弹的制导头)
图片
(常规-3导弹的各种型号,均采用KKV技术实现大气层外的拦截)
图片
确实有人会质疑,美国是否通过部署标准-3系列、萨德以及爱国者3等反导系统,从而确保了关键设施的安全防护?的确如此。
然而,鉴于最近以色列成功拦截源自也门胡塞组织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的案例,我们发现即便是针对2000公里范围内的此类导弹,现有的中段及末段拦截系统也无法实现完全拦截。因此,在应对速度更快的洲际弹道导弹时,拦截的成功率无疑会进一步降低。此外,它们均无法应对朝鲜最近试射的“火星-16B”高超音速导弹。
图片
(爱国者PAC3MSE导弹在其弹体前部装有若干十的小型火箭喷射口,旨在于大气层内部实现机动性操作)
图片
此前,我们曾介绍过,美国军方采用的用于太空拦截的标准-3系列及萨德导弹,均配备无气动外形的动能拦截器(KKV),尽管能向下穿出大气层,却无法深入至约八十至九十多公里之内的高度,以免于大气摩擦导致损毁。
以美军的爱国者3防空系统为例,该系统配备的MSE拦截导弹的最大射程仅达约36公里。由此观之,对于高超音速巡航弹头而言,其突破防御的适宜高度便锁定于40公里至80公里之间。在此区间内,美国当前并未具备任何行之有效的反制措施。
(诺格公司研发的“滑翔段拦截器”(GPI)的概念性图像)
图片
这便是促使美国深感忧虑的缘由:中俄的实力自不待言,如今美国甚至难以应对朝鲜的导弹威胁。现今,美国正将期待寄托于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研发中的滑翔式拦截器(GPI),旨在填补从40公里至80公里这一段的拦截空缺。
然而,该导弹的开发挑战巨大,美国在自制火箭助推高超音速滑翔式导弹的研制过程中已遭遇了多次挫折,对于具备极高技术难度的“滑翔段拦截器”导弹,何时能投入服役,美军内部也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