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七十列传·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一个影响中国几百年历史的民族。
匈奴剧照
从《匈奴列传》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古老且神秘的民族。 在历史悠久的长河中,从战国的林胡、楼顶到西周的犬戎等部落都渐渐的融入匈奴部落中,就这样它成了曾经的中原帝国的最强劲敌人之一。
大约从周朝开始,匈奴就开始不断地骚扰边境的稳定,一直试图入主中原。中原的王朝有的采取以战争方式正面解决,有的采取联姻等政治手段来安抚匈奴。
战国时期的赵国大将李牧曾率兵对抗匈奴大军,战胜后得到了几十年的南部边境安稳。秦始皇时代,被驱逐出黄河河套。
抗击匈奴取得卓有成效的是在秦汉时期。当时的匈奴不断地侵扰中原地区,对中原的稳定造成巨大的威胁。于是秦汉时期朝廷阻止有力的兵力抗击,发生过多次有名的战役,走出了许多将帅人才,给我们留下无数的传奇。其中就有秦朝著名将领蒙恬,他多次带领秦军深入敌军,终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
到西汉时期,匈奴控制了西域,他们的发展空前壮大,兵力增强,对西汉的政权造成严重的威胁。在经历文景之治后,汉武帝登基,派遣大将卫青及霍去病两人出击匈奴,最终二人取得可观的成绩,令匈奴大伤元气。
02
王昭君剧照
汉元帝时期,归顺大汉朝的南匈奴,单于呼韩邪进京朝贡示好,提出联姻的请求,于是就有了“昭君出塞”的传奇故事。虽是个政治交易,但这个措施还是给大汉朝带来了几乎六十年的边境稳定。直到公元48年,光武帝刘秀把投降后的南匈奴安置在河套区域。虽南匈奴已投降,但北匈奴却一直不安稳,在反抗。公元91年,汉和帝刘肇派兵将北匈奴击败,他们被迫向西迁移。
在此时期内,鲜卑族开始逐渐发展,五六十万左右的匈奴部落称自己为鲜卑族。
在这一段时间,鲜卑族逐渐兴起,大约有五六十万的匈奴部族,便自称鲜卑族。而被光武帝安排的南匈奴人,生活在河套区域。虽然汉朝吸收了很多投降的匈奴人,只是因为南匈奴本身部落内部结构复杂,常常发生叛乱。于是汉朝加剧了对南匈奴的管理制度,这就造成很多单于或死于叛乱,或死于迫害。
蔡文姬剧照
公元195年,汉献帝当政期间,中原处于三国混战状态,而南匈奴也加入混战系列,还把当时著名的才女蔡文姬掳走。直到公元216年,曹操规划把南匈奴分成五部分,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等区域。到此,匈奴的单于统治时代结束。南匈奴随着安置,逐渐开始汉化,并逐渐随社会形势进入中原,开始了民族大融合。
03在经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时代后,匈奴不再以一个独立的民族出现。如此,匈奴的后裔是否存在?经过专家的探索,或许这五姓中,就会有他们的后代。
民族大融合经过时间的糅合,加上匈奴人的汉化,很多匈奴人改掉原来的姓,开始跟随汉人姓氏。
刘经过长时间的民族融合,譬如刘姓,匈奴的怚堤氏,一部分人在进入中原后开始改姓刘。现陕北地区的很多刘姓人士,很可能有一部分就是匈奴的后裔。
金汉武帝时期,匈奴在被霍去病打败后,向大汉朝投降,进入汉朝做官赐姓金。其中金日磾就是当时匈奴休屠部的太子。他深受汉武帝重视和宠爱,还曾做过顾命大臣,主要辅佐太子。现如今在甘肃、江苏、安徽等区域可有有部分金氏就是他的后裔。
王匈奴人也是来源于匈奴的休屠部的王姓。北魏时期的一个人物王真保,他真实的姓是虚连鞮,其祖上是休屠部的左右贤王,于是其先祖的汉姓改为王。在匈奴投降汉朝以后,这部分人继续延续这个形式。
除了以上三个姓氏外,赵、韩也有可能是匈奴部落在归顺汉朝时,皇帝所赐。
结语
以上五姓极有可能是匈奴后裔中常见姓氏。当然,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肯定不止产生这五个姓氏,甚至更多。可能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总归,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文化融合,这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而已。
我就感觉我有匈奴的基因,王姓,爱吃羊肉。。。。
种族是匈奴也没什么不好。人类本来就是一个祖宗。
那些姓氏汉族也有,丛姓才真的是
中国百家姓前十名的,哪个不吸收外姓壮大自己,整天说自己的姓氏一名啊,第二名殊不知自己的祖宗是谁都不知道,,,可悲呀
匈奴的姓氏保留了下来,比如呼延,宇文,改姓的是极少数,作者这种没种的才乱改姓。
匈奴和突厥人是一脉的
北方人长得高大是不是匃奴人啊?
你错了,百家姓里的都是的,还有山本,小泉,铃木,伊万,查理等等。我说的或许有
专家或许是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