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结局让许多观众唏嘘不已。沈卓然与连亦怜这段跨越年龄的“黄昏恋”。结果一个图利,一个图情,最终在现实利益面前分道扬镳。

沈卓然最初对连亦怜的迷恋,源于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连亦怜身兼护士、厨师、保姆等多重角色,让70多岁的沈卓然重获新生。他甚至为她的儿子找工作、腾出书房。他一直以为自己和连亦怜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虽然两个人相差有20岁多岁,可是他觉得两个人之间是有爱情的。
然而,连亦怜却不是在这么想的,她对沈卓然的好都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就在连亦怜婚前提出的“五条要求”后,沈卓然彻底打破了这份幻想。这才意识到,连亦怜的付出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交易。他无法接受“婚姻变成一场资产转移的协议”,更无法容忍“自己被当作一张长期饭票”。
人落魄的时候,真就没什么资格谈尊严,生活的压力能把人所有的骄傲都碾碎。连亦怜就给沈卓然上了这么一课。她直截了当地要求沈卓然把房子过户给自己儿子,这话一出口,沈卓然感觉自己就像个随意买卖的商品,被连亦怜彻底“物化”了 。

可连亦怜却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她觉得这就跟做生意一样,自己出了力,就得有回报,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这就是所谓的“商业道德”。
连亦怜之所以提出这些要求,源于生活的压力。她单身多年,独自抚养患慢性病的儿子,经济拮据、居无定所。对她而言,婚姻是“生存的救命稻草”,她需要一套房子来保障母子生活,需要存款支付医疗费用。

沈卓然是个退休教授,物质上并不缺什么,可自从老伴去世后,精神上一直很孤独。连亦怜出现后,听他讲过去的事、讲文学知识,满眼崇拜,这让沈卓然重新找回自信,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沉醉在被崇拜的感觉里。
当他发现对方的温柔体贴背后是冰冷的算计时,自尊心彻底崩塌。正如原著所述:“他畅想的爱情转眼间变成了明码标价的交易,此前的温情再如何浓厚,此刻也只能褪去”。

剧中最后结局,连亦怜成功地找到了值得自己付出后半辈子努力的养老对象,并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一百万和一套房子。
两人分手后,沈卓然经历了多段无果恋情,最终孤独终老;连亦怜虽获得物质保障,却陷入心灵的空虚。
《我的后半生》的结局没有赢家,连亦怜试图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儿子的命运。

可殊不知,婚姻应该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它不是一场交易,更不是改变困境的梯子。
那些试图通过婚姻,来解决经济困境或实现阶层跨的人,注定不会幸福,夫妻关系也注定不会长久。
好的一段婚姻需要双方共同经营,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而不是绞尽脑汁向对方索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