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最难的事不是成功,不是努力,更不是坚持,而是活成真正的自己。
看到这,大部分朋友第一反应太简单,但现实里做到的真没几个,包括屏幕面前的每一个人。
不过具体是什么标准?首先就是外界的眼光,不被指点、不被定义、不被期待捆绑……
“你这样不像样子”、“你不该这么做”、“你当年可是第一名,怎么现在成了这样?”
弱弱地问一句,各位听到这些话时,内心是什么感受?绝大多数都抗不了“你变了”的质问。
尤其曾站在高光之下的人,稍微一转身,哪怕换个方向呼吸,都可能招来山呼海啸般的议论。
这里,我想提到一个特别的人,即奥运冠军陈晓敏。
乍一看情绪上头,“她把自己拿命换来的奖牌卖了”、“为了钱不顾尊严”、“太让人寒心了”……
更有甚者,不经思考地听风就是雨,然后一群人正站在道德高地,用上述言语进行盖棺定论。
殊不知,真相埋在喧哗之下,当你真正了解陈晓敏故事后,你一定会竖起敬佩的大拇指。
举重女王
时间回到1977年,陈晓敏出生于广东鹤山,家中兄弟姐妹六人,靠着父母酿酒勉强维系生计。
作为家中长姐,自己从小尽到责任,家务方面几乎一人扛,包括搬酒坛、打柴火、挑水担等等。
正是由于这些经历,让自己练就了一身力气,在陈晓敏上六年级时,她的天赋被教练偶然发掘。
命运齿轮就此开始转动,陈晓敏来到县城体校就读,并在蔡俊成教练指导下,一路逆袭成长。
前后经过5年时间,她开始参加各种大型比赛,16岁首次参加全运会便斩获冠军。
这并非个人上限,在接下来十年里,陈晓敏横扫国内外赛事,包括世锦赛、亚运会、奥运会等。
据统计,一共斩获10枚金牌,并9次打破世界纪录,尤其是悉尼奥运会,顶着伤病拿下金牌。
此刻,陈晓敏成为举国瞩目的英雄,特别是那时上学阶段的自己,每天都在听说陈晓敏事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众人看到的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由于常年高强度训练,导致自身关节外翻劳损,后更因误服含有兴奋剂的止痛药,被禁赛两年。
即便如此,陈晓敏仍未退缩,因为她代表着祖国,因为她要为国争光。
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透支了,经医护团队评估后,陈晓敏决定退役,那一年只有26岁。
卖掉奖牌
在别人介绍下,陈晓敏迎来转型,即文案活动策划编辑,相信许多朋友都有耳闻。
尤其是广州亚运会,各种随意脱口的台词,全部都来自于陈晓敏,真的很难想象她有多出色。
随着支持人越来越多,陈晓敏决定回馈社会,但她积攒的又实在有限,故而有了拍卖奖牌之举。
说实话,很多人并不理解,因为这是成长的足迹,那就要将其努力珍藏,身边无数人对其劝阻。
可陈晓敏没有这样想,反而坚定这一言行,先后两次对奥运金牌进行拍卖,总共收入了399万元。
至于关心的那一枚奥运金牌,直接拍出了128万元的高价。
人们只看到开头,却未追问结局,陈晓敏拿到这些钱后,几乎全数投入公益:
在家乡建起多所“陈晓敏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成立基金会助力山区教育……
谈及原因,她没有说太多,只想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毕竟自己生于农村,有过这类亲身经历。
看到这,你还在对质疑谩骂吗?尤其是接下来时间里,陈晓敏选择与家人移民澳大利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部分网友嘲讽她“赚够钱就跑”,甚至捏造她“卷款潜逃”的谣言。
但事实真相如何?移民是因她多年伤病需海外疗养,且丈夫(前国家队队医)已在澳洲定居。
与此同时,在澳洲陈晓敏也没有沉溺安逸,反而持续参加公益、并且大胆挑战自我。
2016年6月,陈晓敏回到广州,抽取了大腿脂肪,参加“中国胸模大赛”,获奖后直接坦言:
“前半生为国家而战,后半生我要为自己活一次”。
箴视之见
看到这,我的内心满是动容。
陈晓敏,曾是举重中劈波斩浪的冠军,如今是人生路上不被裹挟的行者。
她卖的不是荣誉,而是让荣誉发挥了更高价值;
她移民不是逃避,而是为了家庭和自由选择的生活。
但反观故事本身,我也看到了人性最矛盾的一面:
我们赞美“无私奉献”,却对奉献者的个人选择百般挑剔;
我们高呼“道德自由”,却对他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抛开陈晓敏的自身选择,即便不符合世俗对“英雄”的期待,但谁又能定义“正确的人生”?
若连这样的勇气都要被诋毁,那众人口中的“道德审判”,不过是一场虚伪的表演罢了。
因为真正的高贵,不是活成他人眼中的标杆,而是忠于内心的选择,陈晓敏恰恰做了最真践行。
点个在看,与更多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