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结束北京之行回到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依旧暴躁、直言不讳。不知情的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斥责逃离俄罗斯、希望俄罗斯失败的俄罗斯人,告诉他们“最好不要回来”。
梅德韦杰夫认为,这些人是“叛徒”和“社会公敌”。他要求切断这些人在俄罗斯的经济来源,除非他们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行,然后获得有适当条件的特赦,否则直到他们临终前都不允许他们返回俄罗斯。此前,梅德韦杰夫还在俄罗斯媒体发表文章,呼吁大家不要原谅“叛徒”。
作为普京重用的官方人物,梅德韦杰夫的言论确实偏激。因为许多俄罗斯人出于沮丧决定离开。但他们都被打上了“叛徒”的标签,不得回家。普通人说说还好,但对梅德韦杰夫来说意义就不同了。这可能会混淆外界对俄罗斯当局的立场。
梅德韦杰夫的言论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有人问:“梅德韦杰夫的讲话是否符合克里姆林宫和普京的意见?”对此,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亲自澄清。他解释说,那些违反俄罗斯法律的人应该被追究责任,但总的来说,俄罗斯人现在正处于一个“情绪激动的时刻”,因为许多人作为该国公民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梅德韦杰夫也不例外。
看来,梅德韦杰夫的冲动行为确实给克里姆林宫带来了不小的舆论压力,而佩斯科夫的上述回应也应该是为了撇清关系系,让人们相信这些过激言论是梅德韦杰夫的个人观点。与俄罗斯当局无关。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梅德韦杰夫的政治手腕还没有练出来,他的中国之行可能毫无意义。上次访华期间,梅德韦杰夫难得有机会会见了中国高层官员,也看到了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工作和成就。他脑子里只有金融和贸易,没空顾虑太多。他只提到“愿意与中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但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智慧。
梅德韦杰夫要是听懂了下面这个中国典故,或许就不会如此责怪逃亡的俄罗斯人了。
2000多年前,我国春秋经典《礼记·檀弓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他的弟子路有一次路过泰山,遇到了一个落难的寡妇。附近长期有老虎出没,女人的公公和丈夫相继被老虎残害。当孔子和子路遇见她时,她的最后一个儿子也被老虎残害。
寡妇的遭遇弄得孔子很不解,就问:“这里的老虎问题这么严重,你为什么不搬到别的地方去呢?”
寡妇回答说:“因为残暴的政令管不到这里。”
这件事让孔子大为感慨。他教导子路说:“谨记严政胜于猛虎之威。”
故事中的人宁愿冒着被吃掉的危险,也不愿将家人带回安全的地方,因为他们受不了暴政,不得不躲到别处。 2000多年后,俄乌战争持续数月,俄军接连败北,许多人被迫参军,成为战场上的炮灰。如此一来,不少俄罗斯人都像寡妇一样苦苦挣扎……难道梅德韦杰夫真的想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要走?
梅德韦杰夫近期访华备受关注。回国之后又逢乔迁之喜事。这个时候,他就想对外展示自己的实力,表达自己的爱国态度。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俄乌冲突期间,坐镇国内的官员,更要为民着想,为民意着想,尽快从源头上解决俄罗斯内部的问题,让前线部队不用担心。而不是盲目地发脾气和评判他人。只要俄罗斯的问题不解决,该逃的还会逃,不管梅德韦杰夫骂多少遍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