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行坚持为老人开通手机银行,致其突发脑疝死亡

扬子边走边看 2025-02-21 05:53:11

近日,一则令人悲痛的新闻刺痛了大众的心。据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2024年10月22日,一位74岁的老人走进了中国银行南京太平南路支行,本想为远在国外的女儿办理境外汇款,却不想这竟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趟行程。74岁的李先生在近两小时复杂的手机银行操作中突发脑疝,两天后离世。

2024年10月,王女士的父母去往银行,计划向居住在国外的王女士进行境外汇款。当天9点,作为排号001的客户,王女士的父亲进入银行。10点42分,王女士与父母视频通话,她发现业务仍未办理结束。十几分钟后,王女士的父亲突然瘫倒在桌上,随后摔倒。两天后,她的父亲去世,死亡原因为脑疝!

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据了解,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包括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完善柜面服务、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等。然而在现实中,银行在推行智能化服务时,似乎忽略了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当我们追求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时,是否遗忘了那些不太能跟上科技脚步的老年客户?是否在冰冷的流程和规定面前,丢失了应有的人情关怀?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2013 年,广州曾发生 70 岁中风老人被家属用板车抬至银行,因身份证明问题多次折返,最终猝死大厅的事件。同年,高州也有老人因存折姓名不一致被要求开具多份证明,在家属与银行冲突中死亡。这些悲剧都在警示我们,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必须重视特殊群体的需求,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应急机制。希望银行及整个金融服务行业能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真正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服务中。在智能化的浪潮中,不要让老年人被遗忘在角落,不要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XX新闻记者就此事咨询中国银行南京太平南路支行,截至XX新闻发稿,尚未收到答复。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怎么看呢?

0 阅读:3

扬子边走边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