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4战略轰炸机是1960年代由法国达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携带核弹或者核巡航导弹进行高速突破防守,以攻击的战略目标为目的的一款战略轰炸机。但是曾一度被作为法国骄傲的幻影4却一直被人们嘲弄为半成品轰炸机,甚至一度被称为核攻击机。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发展是较为迟缓的,与其他强国相比有不少落后之处,二战之后这趋势就更为明显了,法国未能研究出一种真正的出色的大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虽然有着多种原因,但是技术实力的限制却是铁的事实,后来随着世界上核武器威慑力不断的增大,法国为了建立独立的核威慑力量,在优先发展导弹的同时,命令空军负责研究组织一种能够携带原子弹执行核攻击的轰炸机,这就是幻影4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原因。
1956年,为了配合核武器的发展,法国空军提出了核武器运载平台的招标,但此时的法国虽然经过了二战,但是却根本没有航空工业方面的经验积累,国内更是只有个几乎没有推出过大型飞机的达索公司和国营南方航空公司作为绝对主力,对于战略轰炸方面可以说是毫无经验。
1960年2月13号,法国在撒哈拉沙漠的雷刚爆炸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这时国内游两款轰炸机平台可以供选择,一是法国国营南方航空公司的秃鹰4060,这家伙是法国空军曾经装备的SO.4050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超音速轰炸机平台,但是研制预期远远超过了法国军方的要求,所以研制战略轰炸机的任务就落到了达索公司的头顶上,同时达索公司和法国军方的联动正式展开。在研究了当时核武器的发展趋势和法国可能的假想敌后,马上组织设计人员着手设计了这一款新颖的战略轰炸机。
按照当初的设想,法国的主战场并不是西伯利亚,也不是东欧,而是尽可能的在巴黎沦陷之前将战术核弹丢到苏联各大城市头顶上就算完成任务了,也就是所谓的确保拥有相互毁灭的能力。
当时的法军也并未计划将制导和炸弹纳入空基核威慑体系中,因此战略轰炸机应当具有较高的战场生存性,如此一来,使用大型轰炸机远不如中型轰炸机便捷和灵活,使用亚音速轰炸机也不如超音速轰炸机具有威慑力。法国军方在摒弃了秃鹰4060方案之后,提出的设想是将幻影3战斗机放大一点五倍,这样最大起飞重量就能够达到幻影3的2.45倍,而它的大体框架也就被大致确定了。
整体采用的还是达索公司最拿手的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所以达索公司直接在法军现役幻影3的战斗机上进行了局部放大、气动优化和增加一台发动机,在对飞控系统进行适应性升级,得出来的结果当然不是正而八经的战斗机,而是一架像极了重型战斗机的战略轰炸机。
不明所以的人看了它的外形恐怕还以为它就是法国空军的双发重型战斗机呢,其实不然,它尽管拥有着战斗机的外形,但这是它的优势之一。当时达索公司采用的方案仍然是经典的金属半硬壳结构,两名机组成员全部布置在机身中前部,并且采用座椅串列式布局。
为了保证航程,该机并没有设置以往战略轰炸机一贯拥有的内置弹仓,而是以机腹半埋式挂载一枚当量为5万吨级的无动力核航弹,当时这款飞机对于法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建立来说,它在成熟平台上改进,缩短了研制时间。对于法国空军来说,飞过幻影3的飞行员可以很快的掌握这款战略轰炸机的飞行。而对于达索公司来说,这款战略轰炸机许多零件跟现有的幻影3通用,极大地减少了另行建厂房、生产线和另行采购零件的成本。
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虽然幻影4装备时间比美苏同类型飞机,比如美国的B58盗贼以及前苏联的图22眼罩服役时间稍晚,但是都属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三种战略轰炸机的数据比较,以图22,B58、幻影4为基础排序,各项数据分别为,机长41.6米、29.5米、23.5米,翼展23.1米,17.3米,5.4米,高度10.1米,8.9米,5.4米,机翼面积162平方米,143平方米,78平方米,空重34吨,25吨,14.5吨,最大起飞载重92吨,82吨,33.5吨,最大飞行速度1.4马赫、2马赫、2.2马赫,作战半径为2400公里、3200公里、1600公里。
从数据上来说,幻影4可以说是被其他两款轰炸机完虐,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比优异的,那就是它的极限速度。当时的法国就是希望用幻影4的高性能去威慑对方,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低空高速可算得上是当时最好的突防手段了。
当时的世界各国的雷达技术还不像现在这么强大,在一定距离之外的海面,雷达是有一小块儿的视野盲区的,低空突防就是利用地形对雷达的干扰和屏蔽,实现利用雷达的盲区尽可能地接近目标而不被发现,实现袭击的突然性,从而提高飞行器生存能力和突防任务的成功率。
在当时美国的计划中,B58是要进行跨洋作战的,但是它的,航程和载弹量却不符合美国的核战略思想,所以装备了几年就被撤装了,而法国的幻影4就不必考虑跨洋作战的需要,因为一旦开战,法国就是前沿。因此在六七十年代,西方只有幻影4这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超音速轰炸机能在质量和技术上与图22相抗衡。不过作战半径确实是幻影4的硬伤,按照这一点来说,幻影4六百公里的作战半径被称为战略轰炸机确实不太够格。
所以当时法国空军不得不向美国求购KC135加油机,以求在进入苏联空域内仍拥有较高的内油量,足够已返航,不过在美国迟迟不答应的情况下,法军不得不推出了备用方案,那就是有两架幻影4编组出击,其中一架携带核弹,另一架则携带伙伴加油吊舱,两机协同作战,在任务航线中断进行空中加油,而再经过空中加油后,幻影4就直接拥有了抵达莫斯科的能力,不过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若是被苏军的雷达站发现,幻影4刚进入苏联领空就可能会被击落。
而突出部署在东欧的重围还不算,法国飞行员还必须突破莫斯科附近部署的数百个雷达站和防空导弹发射架,高空突防根本行不通,因此幻影4需要长时间的低空飞行,不过长时间以来的训练让飞行员逐渐掌握了要领,低空高速突防变成了幻影,4飞行员的拿手好戏,这在日后的伊拉克战争中大放光彩。
综合来讲,一架最大起飞重量仅有33.5吨的战略轰炸机和其战斗机的外形,以现在的眼光看来,简直不要太让人大跌眼镜,连苏30多用途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都比他重足足一吨,但按照其纸面数据来定位一款战略轰炸机根本不现实,但事实上它执行的却完全是战略轰炸任务,尽管他的性能甚至不及美军在不久之后服役的F111战斗轰炸机,但是他仍然是战略轰炸机,这是他独特的战略地位决定的。
但是后来由于当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直到1996年轰炸型幻影4退役,也没有一家海外用户,那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心中有比较经典的武器,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这不是为了攻击苏联,是为了攻击联邦德国和英国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