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一种植物,酷似节节草,南北多有,治一切头风痛,目盲目疾等证
经常在河边看见一种酷似节节草的植物,但它的株型比较小,看上去就是一普通杂草,所以也从没有在意过,近日在水稻田边又看见了它,开着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在微风中摇曳,你要是不靠近看,根本看不清花的模样,像是极小极小的棒棒糖,再仔细看,眼睛快要瞪出眼眶了,方能勉强见到几根白色发丝般细小的乱线微微地伸了出来,这应该是它的雄蕊,好了,用肉眼我只能看到这么多了。
我一直不知道这种小草叫啥名字,只是常见,感觉到处都能遇见似的,后来问圈内的朋友,才知道,这是谷精草,咋一听谷精草这个名字,就让我着了迷,我疑惑它是小小的精怪?还是草的精怪,是谷的精华?
看来又要翻阅古籍医书才能弄明白了。原来它不是什么精怪,而是一味好药,《本草纲目》中说,它是谷田余气所生,故曰谷精。谷,收谷后得谷之余气而生;精,交草谷之精而化生;草,一岁一枯荣尔,此谷精草名称由来。
对于一般人而言,还是《本草纲目》中的描述读起来更加浅显直白:“此草收谷后,荒田中生之。江湖南北多有。一科丛生,叶似嫩谷秧。抽细茎,高四五寸。茎头有小白花,点点如乱星。九月采花,阴干。”即使不将本草纲目看作一本医书,单单是植物书,读来也颇有小品文的雅致,明明是说明文,却毫不干涩,时有点睛之句,让人沉醉,不忍释卷。
谷精草,又称文星草、移星草、戴星草、流星草、佛项珠、谷精珠等,为谷精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也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见其身影,别看它植株矮小,却具有大量须根,常扎根在池沼、溪沟边、水田边等潮湿处,通常都是成群生长。
谷精草的入药部位多取于它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多于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即可,亦可扎成小把者。《本草纲目》明言谷精草可疗“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又云:“谷精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本草便读》载:“凡一切头风目疾等证,皆治之。”自古至今,谷精草的“明目”之功,涉医者可谓人人皆知。
谷精草的功效与除了明目退翳之外,还具有疏风散热,是清热泻火的常用草药,可用于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等症状,如风热现象引起的眼睛肿痛、多泪、头痛、牙齿痛等都可治,这些症状似乎别的中草药并没有涉及到,因此这时候用谷精草是非常合适的,还可以搭配菊花、薄荷或牛蒡子效果更佳。
关于谷精草就介绍到这了,你认识了吗?此为“谷精草”,河边很多,李时珍曰:“凡一切头风痛,目疾等证,皆可治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