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溧阳市启动一项特殊帮扶基金,为该市403名失亲困境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生活帮助”三位一体慈善帮扶,首批发放教育、生活、医疗等专项资助79.1万元。

去年春节前,溧阳市市长周永强在带队慰问困难群众时了解到,40多岁的卯某丈夫早逝,要抚养两个还在上学的女儿,尽管她们家己被当地纳入低保,她还被安排在小区物业工作,但生活仍较困难。
根据周永强市长的要求,溧阳市相关部门着手摸排全市类似情况,研究帮扶办法。详细摸排显示,在溧阳全市,父母一方离世、另一方未重组家庭,且生活相对困难的青少年共有403名。
为精准、及时帮扶,当地政府建起信息库,动态更新这些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成长需求。在政府部门会商会上,溧阳市慈善总会会长夏国浩表示,溧阳市政府在社会救助方面做到“应保尽保”,但失亲青少年群体存在的实际困难,未能得到社会充分关注,而慈善机构应当“拾遗补缺”,做好政府救助职能的补充。
为此,溧阳市慈善总会设立500万元“失亲困境青少年帮扶基金”,并由共青团溧阳市委和溧阳市民政局、教育局、慈善总会联合出台《失亲困境青少年帮扶活动方案》,为失亲困境青少年提供“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生活帮助”等支持。
根据该方案,溧阳团市委负责具体操作,民政局、教育局全力配合,慈善总会筹集资金与审核发放,通过学校、村(社区)、团组织,形成“发现—监测—救助—再救助”帮扶全流程,确保对符合条件的青少年应助尽助,对新录取或在读的大学生给予每年6000元资助,对患有重大疾病的给予每年2万元的医疗救助,对家庭生活困难的给予每年1000元至3000元的资金帮助。
从“各司其职”到“协同推进”,帮扶行动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参与。一年来,溧阳团市委还为失亲困境青少年改造“梦想小屋”30间;招募结对“希望家长”60对;开展走访慰问活动300余次;举行暑期公益托班服务,覆盖人群超50%……
溧阳团市委一名青年干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跟进”、“跟好”失亲困境青少年成长成才全过程,帮助他们走好成长路、拥抱美好未来。
通讯员 李金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