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上午9点多钟,雨雪初霁,微风拂煦,春寒料峭。我去郭楼取一件快递,刚到郭楼,一位老朋友要我给他一块儿去张力超市转一转,应他的要求,我陪他在超市里转了一圈,买了些蔬菜、水果和日用品之类的物品,买完后付了钱就从超市出来了。我们又横过马路到集南农贸市场转了一圈儿,在农贸市场,我看到很多商贩在大市场凉棚里摆着地摊,有卖小百货的、有卖衣服的、有卖鞋子的、有卖肉的、有卖水果的、有卖菜的。市场内人头攒动,人声嘈杂,好不热闹,有的用小喇叭叫卖,有的扯着嗓子吆喝着卖,还有的在给商贩讨价还价,一片繁忙景象。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每走过一个摊点,商贩都热情地打招呼说,大叔,你看想要点啥,咱的东西货真价实,物美价廉,任意挑选,保你满意。当走到一位老大爷菜摊前,我看他卖的蔬菜很全,有白菜、萝卜、大葱、蒜苗、菠菜芫荽、荠菜,其中有一样菜很让我稀奇,细长叶,又鲜又嫩,摆得很整齐,看上去像油麦菜,但又不像,我指着这个菜问朋友这叫什么菜。他说那是麦石榴,也叫面条菜、油瓶菜,蒸蒸可好吃了,现在大酒店里是一道上等菜,很不便宜。你真是个书呆子,连这菜都不认识。我笑着说:“这种菜是野菜,一般都是长在路边、麦地里,河沟边,野地里,平时都不多见,这也真难找,哪里会有这么多的麦石榴呀。”朋友说:“那是人家菜园里专门种的,不是野地里长的,现在正是上市的好时候,可以割着吃,像韭菜一样,割了还能发,只要留着根就能发。”这一说我才知道,原来麦石榴也可以当菜种,现在的人真能,经济头脑真灵,能把野菜当蔬菜种,真是物以稀为贵,少见多怪。我问大爷麦石榴多少钱一斤,他伸出三个手指头说:“三块钱一斤,比超市里便宜多了。”我说:“买一斤回去尝尝好吃不好吃。”大爷拿出一只食品袋,给我装了一兜,用电子秤一称,一斤一两,三块三角钱。大爷说:“三毛钱不要了,你拿三块好了,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要是在家菜园子里就不要钱啦。”听了老人这番话,我觉得心里暖洋洋的,连连称谢。心想:如今菜农虽然种菜不容易,挣钱难,可心地还是善良的,他既让你买了高兴满意,又让你感到他的品质很高尚。我用手机扫码付了钱,拎着一兜麦石榴走出了市场,朝着集市北边的京东快递超市走去,取了快递,我们俩就原路返回了。

当我骑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时,看着我那兜鲜嫩的麦石榴菜,心中不由得回想起我童年时代上地挖野菜充饥的悲惨生活情景来——
记得我六七岁时(1959年左右),正是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农村走集体化道路,村生产队都开大伙,实行集中就餐,不让农户开小伙儿。因为生产队粮食紧缺,供不应求,每家每户都要吃大伙,一到开饭,家家户户都到大伙食堂领取一份自家的饭食,每人每顿只发一个黑窝窝头和一碗野菜汤,大人每人一份,小孩儿就更少,根本吃不饱。有时大人分的一份就舍不得吃,先让孩子们吃。我母亲每次领回来饭,都是先让我们姊们几个吃,等我们吃剩下一点她再吃。由于面食少,吃不饱,就到地里挖些野菜,或者到村外沟港里捞一些水杂草,回来煮煮吃。有时还会把榆树皮刮下来,放在石臼里捣一捣,再放到锅里加些野菜、杂草煮一煮充饥。由于母亲长时间这样,缺乏营养,再加上吃不饱,有几次都饿昏了过去。有时把分到的棉籽放在石臼里捣一捣,把棉籽壳与棉籽仁捣成细粉状,擀成棉籽面片放在锅里煮一煮,就算是美餐了。由于棉籽壳上带有棉絮,吃到肚子不易消化,有时大便都解不下来。一到春上,青黄不接,就到种过红薯的地里捡些霉烂的坏红薯回来拍碎,掺着野菜做成饼子蒸蒸吃,吃到嘴里又苦又涩,可还得往肚里咽。那个时候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熬过来的,真是度日如年,苦不堪言哪。
每逢 春夏之交,麦子还没成熟,一家人就盼望着麦子早点成熟,好吃上新麦面,可哪里知道,一黄两黄,饿的眼黄,我们小孩儿们等不及,就偷着到地里揪些大麦头,(因为大麦比小麦先熟)回到家里,去掉麦芒,母亲放在石臼里捣碎后,做成粘转子稀粥充饥。当麦子快要成熟时,队长会派人看守庄稼,防止有人偷麦子,我们小孩子们有时就跑到地里玩,趁着看麦人不注意时,就偷着溜进种有豌豆的麦地里摘豌豆板或掐豌豆尖子吃,有时被看麦人发现了,就跑过来大声喝斥一下,吓得我们小孩子们拔腿就跑,他在后面追,我们拼命地跑,直到看麦人不撵了才停下来,喘喘气再跑回家里。
尤其是阳春三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穷苦人日子最难熬的时刻,家里无粮,揭不开锅,母亲就让我们到村外田野里、沟港河渠道边去挖些野菜煮煮吃,只要是能吃的野菜都要挖,我和伙伴们一块儿㧟着小竹篮,手拿锅铲子,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寻找野菜,像不愣鼓子、麦石榴、狗耳秧、麻籽菜、小米子卧丹、灯笼棵、斑鸠篷、提提芽、鹅儿食、车轱辘子棵、老苜蓿、野地菜、兔儿酸等等,凡是能吃的不论什么野菜都挖到篮子里,有的菜有毒不能吃,就不要挖。像猫儿眼、胖胖腿都是有毒的菜,我们在挖菜时,有时遇见麦石榴就顺手填嘴里吃了,因为它叶子长,甜甜的,可以生着吃,有时两样菜分不清,就把胖胖腿当成麦石榴也吃到肚里,吃了以后,就闹肚子,有时嘴也浮肿了。回到家里,母亲看我心里很难受,就问我吃的什么,我说吃的麦石榴,我从菜篮里捡出几棵,她一看就说,这哪是麦石榴呀,这是胖胖腿,它是有毒的菜不能吃,胖胖腿,吃了肯肿嘴,从那以后,我再挖野菜时,就把麦石榴和胖胖腿区分开,只要麦石榴,不要胖胖腿,那一次误食胖胖腿酿成的大祸,便成了我终生难忘的教训。因此,我对麦石榴的印象也特别深,它是我一生中难以忘却的野菜。除此之外还有两种野菜我也吃过,那就是提提芽和兔儿酸,提提芽吃着扎嘴,兔儿酸吃了酸的倒牙,还有像柳树叶、榆树叶、榆钱子、构树花果、洋槐花子、桑树叶果等,凡是能吃的我都吃过。不吃没粮食就得饿着肚子,可为了生存,也不顾这些啦,只好伸着脖子往下咽。但碍于当时的生活环境所迫,也只好泰然处之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童年生活真是从水深火热、饥寒交迫的苦水中走过来的。也是从那种非人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那种“半年糠菜半年粮,饥寒交迫饿断肠,终年四季难温饱,端起饭碗照月亮”的苦日子,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终生难忘啊。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可还哪有人知道五六十年代的那些人经历过的苦难岁月呢?现在有个别的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吃着果子忘了树,泡在蜜糖罐里还不知道什么是甜,整天吃着鸡鱼肉蛋、山珍海味,还嫌生活不好、不称心,挑肥拣瘦,饭菜有一点不对口味就随手倒掉,吃剩下的馍饭都扔进垃圾桶里,一点也不可惜。他们根本不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有个别年轻人听了这些故事,总认为是天方夜谭,根本不相信这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
殊不知,那些从生活苦海中走过来的人是怎样一天一天地熬过来的。有句话说:“吃过黄连苦的人才知蜜糖甜,挨过风雪冻的人最知太阳暖。”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新时代的青年人,一定要时刻牢记昔日苦,不忘今日甜,成有勤俭败有奢,铺张浪费是祸根,丰年要当贱年过,吃水莫忘挖井人。要深深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先烈和父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腐败,希望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守正创新,砥砺奋进的光荣传统,廉洁自律,崇德向善,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为构建文明和谐,富强民主,美丽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贡献出自己的有生力量。(苏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