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某头部大三甲医院开创夜间门诊,从下午五点持续至晚上八点,涵盖所有临床科室,旨在服务工薪阶层、学生老师等白天无暇就诊的人群。这一举措似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医疗服务领域 “内卷” 的深刻探讨。
在评论区里可以看到,有不少网友拍手称赞



也有人希望医院能安排好排班,让医务人员不要太累着。

头部医院的夜间门诊开启后,业务量有潜在增长可能,凭借其品牌影响力与资源优势,吸引大量患者。然而,这对于基层及市级医院形成巨大压力。市级医院面临两难抉择:若效仿开设夜间门诊,人员安排会比较棘手。是让医生轮流专门上夜门诊,还是让白天上班医生继续工作?若继续工作,这三小时工作是否算加班,加班工资又该如何计算?
同时,水、电、空调等运营成本长期累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夜间门诊需配套药房、检验、影像等科室同步运行,若后勤支持不足(如夜间设备维护人员短缺),可能增加医务人员协调负担。但如果不开设,又担心患者被头部医院进一步虹吸,陷入患者流失、业务量下滑的困境。
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下的竞争畸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大背景下,头部医院犹如巨擘,占据大量优质资源,业务收入惊人。如浙医一院2024年业务收入堪比杭州所有市级医院总和。这种资源优势使得头部医院在推行新服务模式时更具底气,而基层医院只能疲于追赶。在竞争过程中,一些基层医院为求生存,盲目跟风大医院服务模式,却可能因自身资源限制难以支撑,导致服务质量不升反降,陷入无效竞争的 “内卷” 漩涡。
囚徒困境的蔓延
头部医院开了夜间门诊,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既然医疗价格没有太大差别,他(她)可能宁愿花点时间去头部大三甲医院,也不会去附近的基层医院。对于大量的市级医院会带来一个囚徒困境的悖论,你开了夜间门诊,可能也未必会增加病人数量,相反支出却要增加不少,也就是说“跟风”你未必有获益,但是不跟你又怕自己会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落败。
“内卷” 背后的深层问题剖析对医务人员的沉重负担医生群体本就工作繁忙,日常工作时长超长,精神高度紧张。夜间门诊的推行,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休息时间。对于有家庭责任的医生而言,下班后需要照顾孩子、老人,处理家庭事务,夜间门诊让他们分身乏术。同时,医生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整理病例资料,提升专业水平,但 “内卷” 的工作模式使得他们无暇充电。长期处于这种高强度工作状态,医生身心俱疲,国内因过度劳累导致医生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医疗行业敲响了沉重警钟。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困境当医院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应对 “内卷” 式竞争,如开设夜间门诊、推出形式化服务项目时,对医疗服务质量核心要素的关注必然减少。许多医生因工作负担过重,无法深入研究病情,更新知识体系。临床上,常见咳嗽等病症的患者反复就诊,根源就在于部分医生知识老旧、观念滞后,未能及时跟上医学发展步伐。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服务时间,也只是徒增患者就诊次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服务质量问题。
患者利益的潜在损害从患者角度看,医疗服务 “内卷” 并未带来预期的优质服务。一方面,患者在众多看似丰富实则混乱的医疗服务项目中难以抉择,增加了就医决策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服务质量未因 “内卷” 得到有效提升,患者可能接受不恰当的诊断与治疗,延误病情。而且,在医疗资源过度向头部医院集中且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患者在头部医院就医时可能面临更长的等待时间、更仓促的诊疗过程,就医体验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突破 “内卷” 困局的多维路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包括资金、设备与人才培养。通过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待遇,吸引优秀医学人才下沉。建立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技术、人才交流。例如,大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坐诊、带教,基层医院医生到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缩小各级医院之间的差距,缓解因资源不均导致的恶性竞争。
夜间门诊的可持续性需要制度保障延时门诊需要医务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但前提是医院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管理。例如.合理排班与强制休息:可以采用“做一休一”“弹性调休”等模式,避免连续加班,保障《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权。通过招募兼职医护、返聘退休专家等方式补充人力,而非单纯依赖现有人员“硬扛”。
另外,还需要明确的激励与补偿机制:通过经济补偿(加班费、交通补贴)和荣誉激励(评优倾斜)需透明化,避免“用爱发电”。
最后,要对患者进行合理分流与资源匹配。通过预约制精准控制夜间就诊量,避免“白天累、晚上更累”。
注重内涵式服务提升医院应回归医疗服务本质,将重点放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内涵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建立定期学习机制,鼓励医生参加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优化医院内部管理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同时,注重患者就医体验,从细节入手,改善医院环境、优化服务态度,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信任,而非单纯依靠服务形式创新参与竞争。
结语:破局重生,迎接医疗新生态医疗服务 “内卷” 现象是当前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它深刻影响着医务人员、患者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困境之中亦蕴含着变革的机遇。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多元服务体系、聚焦内涵式服务提升以及强化行业监管等多维度举措,我们有希望打破 “内卷” 的枷锁,重塑医疗服务生态,让医疗行业回归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公平医疗服务的初心,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情合法的利益。
有急诊[笑着哭]再来个夜间门诊[笑着哭]诊室脱裤子放屁,人才
医院自负盈亏,虹吸病人是必须的。
我们不仅有夜间门诊18:00-22:00,还有午间门诊12:00-14:30。不然中午和晚上急诊科得忙死。因为好多人喜欢中午和晚上来急诊开药的,急诊不开的话会被投诉,所以没办法了只能多开门诊。
007都不足以形容医院
已经把急诊看成了夜门诊
夜班不需要,可以错时门诊,星期六日上班,星期一二休息
诊室的门头一会一变,让患者弄不明白该挂什么号,老年病门诊是看什么病的?谁知道?错,老年病科是国际部,挂号费是最贵的,奇诊异术,笑死人不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