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卿(1949年11月-2024年10月),号扇公,生于湖北武汉,祖籍安徽怀宁,曹立庵亲传弟子。
湖北省书画学院院长,湖北省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书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长期在大学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毕业,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收藏家协会书画顾问。2019年为湖北省文化艺术交流团团长到马来西亚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代表作品:《汪国卿书画集》《百扇撷英扇公丹青/名家书法》。
|众家缅怀|
名留艺坛 艺启千秋
——深切缅怀汪国卿师兄
文/天庐
汪国卿先生离开我们虽然有半年了,但他的人品艺德、艺术水平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结识国卿兄是在我们共同的老师曹老立庵先生府上,并常常在一起聆听老师的教诲。我和国卿兄一见如故,而且很投缘,是故他的为人处世、心路历程和书画艺术的追求,我是比较了解的。国卿兄学艺非常勤奋,刻苦自励,从不懈怠,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写字、临画,所以在书画艺术领域他提高得很快。
在传统和创新两极之间,他总是在孜孜以求地寻找和探索一种最佳途径,时时在寻求体验方法上的感悟性,把握方法上的变通性和笔墨技巧上的拓展性。他书法以北碑雄强劲挺取势,绘画以充实、生动、雄健、豪放为审美取向。他的书画艺术,笔到意随而情景交融,大气磅礴而不流于粗放,雄浑恣意而又精深内省,雅逸华滋而又骨骼嶙峋,端庄雅正而又遒美劲挺;用笔施墨敷彩充满激情而又具有很强的运动感、韵律感和节奏感。国卿的书法、绘画,充盈丰富而又清劲昂扬,苍莽雄浑而又自由奔放,自有一股欣欣向荣的青春气息.....
我虽然比国卿痴长几岁,但他的人品、艺德、艺术追求堪称我之师兄,是我学习的榜样。(作者天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东湖印社副社长、湖北书画院院士)
汪国卿 绿水青山荆风楚韵 2021年 180cmx97cm
与汪国卿的金石翰墨缘
文/铸公
上世纪90年代末,汉口香港路古玩市场开放,我在守残抱缺斋朱斌店,购得武汉老书法家黄亮先生遗物:民国石印版名家字帖,毛边纸双勾前贤对联,唐醉石为其所刻姓名、别号章;及晚清徐新周易大厂所刻印章。不久,在临近的金石轩认识店主汪国卿,他拿出柜台里陈列的10方武汉已故知名书画篆刻家、鉴定家徐松安的用印,其中白文秦小玺“阿木”、扁方朱文“老松”是唐醉石先生刻赠,剩余七方一公分见方寿山石青田石的徐松安姓、名、字、号小印和一方圆形朱文闲章“祖国万岁”。八方印中,仅二方印徐松安署了款,其他六方虚款,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徐松安先生的自用印,闲雅精彩,国卿说这是徐老家人托卖,你搞篆刻,1200元可转让给你,我欣然接收。
不过二年,汪国卿收到一方上海吴朴堂刻象牙闲章“人书俱老”,打电话给我,说他到武昌拿给我看,我知道吴朴堂是绍兴乡先贤,王福厂先生弟子,承工稳儒雅印风,1966年英年早逝,存世作品不多,在武汉更难见到。国卿到舍下寒暄后,从提包中取出一个小锦匣递我,打开一看:貔貅圆形象牙章,钮上串着一小段丝带,象牙微黄,质地光泽包浆自然,牙章直径2公分,印底刻的元朱文“人书俱老”四字,印侧单刀刻楷书小字款:“癸已四月朴堂刻”,查癸巳乃公元1953年,吴朴堂32岁刻,此印出名家之手,不仅物件珍贵可爱,其印文可砥砺后学精进。国卿见我高兴,说我挣1千元,4千元让你可否?我当然可以,又得到一件前辈精品遗作。
还有件事我难忘,有一天他突然到省文联我办公室,拿出一张折叠着的书法,我展开一看,是刘问山老师所书三尺隶书条幅毛泽东诗《七律·登庐山》,和我珍藏刘老师用金文和好大王碑所书毛泽东诗词的尺幅与款式一样,也是“文革”初时写的。我问你是怎么得到刘老遗作?他说最近市场见到刘问山先生一些遗物:字画、印章、古琴,我想刘老师逝世已近三十年,师母过世也二十余年,老师长子、幼子均在国外,次子1978年“右派”摘帽平反后,从农村返汉,这些遗物只能从他手中流出,心中不免唏嘘惆怅。我说:刘老师不仅是武汉知名的教育家、金石书法家,还是全国著名的古琴家,他最珍爱的是常用的四张明清时期古琴。国卿见我神态不好,说今天来就是把刘先生的遗作送过来,我说需多少钱?他说这件字是你老师写的,送给你留个纪念,我卖也就几百元。国卿的忠义盛情,让我感动。
2022年8月,国卿带一个年轻人到舍下,介绍说,这是我学生小吴,在海南工作,喜欢书画篆刻,慕名来拜访,想求你刻枚姓名印。我看小伙子在海南工作,又是同好,就聊到一些我在海南书法界的同道朋友,他说有些知道认识。小吴属刻的姓名章,我赶在他返琼前刻好交付。
今年春节前夕,接到小吴的电话,说已回汉探亲,想来看望我,第二天下午他带着二个年轻人到舍下,介绍说是师兄弟杜启强、肖一凡。坐定后,他说汪国卿老师去年十月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75岁,汪老师无子女,发病时,师兄杜启强陪在老师身边照护送终。这太突然,平时开朗健谈的国卿一下人没了,我心中黯然无语。小吴说,老师走得太突然,好多事情未作安排,师母把老师生前的一些字画都送给了我们,整理后发现老师画的好多山水花鸟都未题款,我们想请老师几位好友补款题跋,以后为老师办个遗作展,纪念老师。说着,杜启强将一个纸包打开,展给我看:四尺对开青绿、浅绛山水条屏,设色花鸟斗方共22幅,我知道国卿年轻时在汉上曹立庵先生门下学习书画篆刻,以前在金石轩店里见过他的山水画,香港路古玩市场改造扩建后,我长时间没去,国卿的画作大有变化长进。春节期间,我认真欣赏国卿遗作,逐幅作了题跋,春节过后,杜启强来家,我将遵属题好跋的22幅汪国卿绘画遗作,如数交还于他。
清明将至,应小吴之属,回忆与汪国卿兄的交谊,写出以上文字,以寄怀念老友。(作者铸公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东湖印社副社长)
汪国卿画铸公题山水四季屏 138cmx34cmx4
缅怀汪国卿院长
文/胡智勇
去年,当得知汉唐书画院院长汪国卿先生因病去世时,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么一个充满活力,对集体工作、对朋友、对书画创作都充满热情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我和他的相识还是2019年去马来西亚作文艺交流期间。因为我对这次交流的诸多方面不太了解,作为交流团团长的汪院长细心给我讲解,并多方关照,使我第一感觉这是一个贴心的大哥。
回国后,我们交往多了起来,无论是集体笔会、书画展的筹备、评选等相关事宜,他都是亲力亲为,妥当安排,让院内外各方人士都感觉恰当、舒适,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作为书画家,他却从未在别人面前大谈自己的作品,而是常常推崇、夸赞别人的作品。在印象中,他在大家面前对我的作品的夸赞都让我不好意思起来,不是我的作品有多好,而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下的书画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汪国卿院长是一个非常质朴的人。他家住武汉的西北角,我们却常常在武汉的东南角聚会。七十多岁的人,自行坐公交转地铁折腾,也尽量不麻烦别人接送,还不断的关照别人注意和保重……
湖北汉唐书画院痛失了一位好院长,我们痛失了一位好大哥!(作者胡智勇为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汪国卿 九千里长江崇山峻岭 2024 年 138cmx69cm
缅怀汪国卿先生
文/瞿忠谋
扇公先生离世,然其画艺长存,德馨永念。汪国卿先生师从汉上著名金石书画名家曹立庵先生,深研山水画精髓,笔下景致皆蕴匠心。观先生画作,构图巧妙多变,或勾勒层峦叠嶂之雄浑,或渲染溪山雾霭之灵秀,峰岭、流泉、屋舍错落交织,于有限画幅中铺展无限意境。笔墨之间,勾皴利落见笔力,山石纹理、草木姿态皆栩栩如生;设色亦不拘一格,淡彩清雅如沐春风,重彩浓烈尽展山川磅礴。先生画作不止于描摹自然形貌,更饱含其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让观者透过画面,触达宁静悠远的精神之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启迪。
扇公先生虽身形已逝,但其艺术成就与精神,宛如画中山水,恒古流芳,亦让画坛长久留存其笔墨风华,永为后世所仰。(作者瞿忠谋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武汉美术家协会顾问)
汪国卿 万紫千红 盛世花开 2023年 180cmx97cm
追忆汪国卿先生
文/兰干武
忆往昔,与国卿兄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味无穷,往日情景似眼前闪过,弥足珍贵,窗外细雨蒙蒙,恰似我与国卿兄的情意剪不断理不断。
回看国卿兄画作,耐人寻味。国卿兄的创作,是很用心用情的,每每以灵动的墨韵勾勒山川形神。他时而用清新色调绘出峰峦叠翠、江流蜿蜒,其间点缀屋舍舟楫,意境悠远,传递出自然之秀与宁静;时而敷以浓墨重彩,凸显山势巍峨,色彩碰撞间,展现出山水雄浑气势,足见国卿兄于笔墨间融入对山水的热爱、对传统书画的深刻理解,可以说,他是在图画自身胸中的山水,给我们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如今虽不见故人,但其形骸永存于书画翰墨间,流芳百世。(作者兰干武为首届福布斯中国文化影响力人物、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笫六、七、八届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楚慈书画院院长)
汪国卿 五岳独尊一览众山小 2023年 138cmx69cm
致西归之汪国卿
文/盛茂柏
清明莅临,更思国卿。
纷纷飏飏之漫天细雨,似在代我诉说思念之哀情!
吾与汪君相识于三十年前,淘字鉴画,谈古论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欢欣。
国卿儒雅风流,待人诚恳真纯。
且又酷好翰墨,书画俱精。
奈何天不假年,徒教岘山堕泪,赤水悲呜?
值此祭奠之日,祈愿国卿开怀天国,纵情丹青。续写尘世未竟之文字,再绘人间
绮丽之画屏…… 悠哉逰哉,快乐开心,修炼成一个名符其实之仙神!(作者盛茂柏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美术协会会员)
汪国卿 花有傲霜骨 2024年 69cmx69cm
怀念汪国卿先生
文/黎增东
汪国卿先生离开已久,而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风骨画魂,依然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汪先生是我交往数十年的好朋友,也是我最敬重的艺术家。他的一生,如他笔下的山水一般,苍茫、厚重,充满力量。
汪先生的人品如同他的画境,深沉而宽厚。他待人温润如玉,却又刚直不阿,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立于风雨之中而不动摇。无论是对亲友、对学生,还是对同道中人,他都以真诚相待,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恶,却又从不伤人半分。他的话语不多,但每一句都掷地有声;他的笑容不多,却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温暖。他是那种你一旦与之相交,便再也无法忘怀的人。
汪先生的扇面山水画,尤为世人称道。他的画作,笔墨酣畅,气韵生动,总能在小小的一方天地间,营造出磅礴的意境。他善用浓墨,苍茫处见雄浑,细微处见精妙,每一笔皆有深意,每一处都透着他的心性。他的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而是寄托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对天地的敬畏。他曾对我说:“画山水,不是画形,而是画势、画气、画精神。”这句话,我至今牢记。
在他的扇面山水里,我总能看到一种浩然之气,那是大山大河的磅礴之势,更是汪先生人格的映照。他的浓墨重彩,既是对大自然的敬仰,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思索。他的画,不是柔弱的,不是随波逐流的,而是刚劲有力的,正如他自己一般,坚韧、不屈,始终保持着独立的精神。
如今,每当我翻阅他的画作,似乎还能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伏案作画时专注的神情。汪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的人格与艺术,已然化作一座高峰,矗立在荆楚画坛,永不褪色。
汪先生,我的好朋友,愿你在另一个世界,依旧挥毫泼墨,绘尽人间山河。(作者黎增东为湖北省文艺交流协会会长)
汪国卿 千年琴台今新韵
缅怀吾师汪国卿先生
文/刘镜
岁在乙巳清明,学生刘镜,满怀悲恸,谨以香烛果馐、清酒素花之奠,致祭于吾师汪国卿先生之灵前,泣而文曰:
呜呼吾师!如雷击顶,泪如雨下,心恸难平。诉说思师之哀情!
与汪老师相识十年整,老师驾鹤,艺坛同悲。犹记初睹先生画作,或山川巍峨、或花鸟灵动,笔墨间尽显乾坤万象,瞬间便将我引入艺术的奇妙天地。
忆往昔,有幸亲炙老师教诲。那日谈及江夏百米长卷题材创作,老师兴致盎然,挥毫示范,边画边讲,寥寥数笔,神韵尽显,让我领悟到书画艺术的真谛。您的耐心指导,成为我在艺术道路上前行的动力。老师一生德艺双馨,对晚辈舒心关怀教导。您的青绿山水,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思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
如今,老师离开我们已半年之久,但老师的艺术风范,将永远闪耀在艺术的天空;老师的教诲,我将铭记于心,激励我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
愿先生在天之灵安息,艺术精神永垂不朽。(作者刘镜为汪国卿先生学生)
汪国卿 写过碑临过帖 2024年 69cmx69cm
缅怀吾师汪国卿先生文/杜启强
尊师汪国卿先生1949年生于湖北武汉,祖籍安徽怀宁,号扇公。幼承家学,后师从楚地书画名家曹立庵,数十载笔耕不辍,在传统水墨与现代艺术间开辟出独特道路。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曾任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职,受聘为武汉收藏家协会书画顾问,长期担任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先生的艺术,不仅是技法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凝聚。他用笔墨书写山河壮丽,以丹青映照人间真情,作品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相较于尊师艺术上的影响,尊师的待人之道我影响更深。他为人温和正直,礼貌谦逊,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他告诉我,一定要团结好身边的朋友,成功不光要自身的能力,还需要家人朋友的帮助,只有真心对待身边朋友,成功的路上助力才会多,走的也会更稳更快。
愿尊师安息!他的画作将长存于世,他的艺术追求与人格风范,将成为湖北美术界永恒的光。(作者杜启强为汪国卿先生学生)
汪国卿 远处青山绘荆楚 2024年 138cmx69cm
汪国卿 夏山深翠绿 2024年 138cmx69cm
汪国卿 扇面
汪国卿画 杨坤炳题 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