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换了“打法”,希望中美就此停手,但不许其他国家买中国货

何先生带你游世界 2025-04-23 17:00:29

特朗普再次挥起了“关税大棒”,这次他采取了新的策略。

一方面,他高调呼吁中美“停战”,另一方面,他却不许其他国家买中国货,借此向中国施压,继续推进他的贸易议程。

这算是把特朗普的真面目给揭示了出来。

特朗普的关税阳谋

特朗普曾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世界各国纷纷排队,争相与美国谈判关税,仿佛所有国家都要对美国俯首称臣。

这一设想背后,是他试图通过施压全球,特别是在未来产业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等,迫使各国与中国“脱钩”。

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美国为中心、排除中国的全球贸易壁垒。

表面上,这个计划看起来颇为精明。

通过美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作为筹码,特朗普设法让各国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不屈服,就可能面临加征“二级关税”的惩罚;而答应合作,则意味着不得不与中国疏远,并承受中国的反制措施。

这种策略似乎将压力推向了其他国家,而美国自己却安然无恙地坐享其成。

不过,真正的结果却并非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在面对美国这种“胁迫”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迟疑和抵触,甚至有些国家直接公开反对。

这表明,美国的算盘并未奏效,反而暴露了更为深刻的问题。

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大国,并不是简单地依附于美国的决策,它们有着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考量,远远超出了一纸关税协议能够左右的范围。

美国的经济杠杆,在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已经不再具有一锤定音的力量。

在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今天,单边主义的压力,往往难以有效地撼动复杂的国际秩序。

对于全球130多个国家来说,中国是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不乏美国的传统盟友。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成为关键的经济枢纽。

如果要求这些国家与中国“硬脱钩”,实际上就是让它们为了美国的利益自断经济命脉,代价不可谓不高。

即便美国许诺提供更大的市场机会,面对这种巨大的经济风险,绝大多数国家依然难以接受。

日本的例子尤为鲜明,美国曾指望日本能够带头响应,成为“榜样”。

为了拉拢日本,美国甚至为赤泽亮太访美安排了超出规格的礼遇。

原本计划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会面的赤泽,临时被告知特朗普总统将亲自接见他,且会谈地点从财政部大楼被更改为白宫。

这一切似乎是在暗示着美方的高度重视,白宫会后还迅速发布了特朗普与赤泽的合影,展示这场高规格会晤的“成功”。

尽管表面上看一切顺利,这场会谈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成果。

日本并未在中美之间做出明确选择,依然坚持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与中国的深度合作。

特朗普在与日本的会谈中提出了多个苛刻要求,不仅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电动汽车和农副产品市场,以期减少美国对日的贸易逆差,还重新强调了增加驻日美军费用的问题。

这些要求无疑触及了日本的痛点。

首先,日本的财政长期处于赤字状态,且电动汽车产业已成为其在全球竞争中为数不多的支柱产业之一。

美国却在日本汽车关税问题上不愿做出任何妥协,甚至继续对日本施压,要求其减少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这种强硬态度令日本感到不满,也使得其难以作出让步。

尽管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逼迫日本做出改变,但最终的成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会谈并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关税豁免协议,仅仅是在未来安排“第二轮谈判”。

日本首相事后坦言,美日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而日本国内的业内人士则公开抱怨,认为美国要求日本限制中国电动车的进口,却不愿意对日本汽车开放美国市场,这种明显的单边施压让日本感到难以接受。

韩国的反应则更加直接。

韩国媒体明确指出,如果按照美国的要求限制对华贸易,韩国企业将遭受巨大损失,特别是在高科技和消费品领域。

韩国人认为,美国这种强行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他国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侵犯其他国家的经济主权。

欧洲和东盟的态度则更为复杂。

欧盟的主要经济体与中国市场已经深度融合,尽管双边贸易中存在摩擦,但欧盟并未简单地选择站在美国一边。

相反,欧盟近期在一些问题上展现出更为务实的态度,尤其是在是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上,欧盟内部甚至开始重新评估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和后果。

东盟国家的态度也类似,尽管在战略上与美国保持合作关系,但在经济利益上,它们更倾向于保持与中国的良好贸易关系。

对于东盟国家来说,中国早已成为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的单方面关税压力几乎无法动摇这一坚固的经济联系。

尽管美国不断施压,要求它们与中国“脱钩”,东盟国家却并未轻易作出让步。

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考量,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对特朗普政府的深刻不信任。

特朗普的政策经常反复无常,缺乏连贯性和可预测性,这让美国的盟友感到不安。

特朗普有时突然挑起贸易争端,转眼又对某些问题“刹车”,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美国长期以来维系的国际秩序和盟友关系。

中国:难以撼动的经济引力和资源定力

加拿大的经历无疑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为了讨好美国,加拿大曾试图通过提前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希望能够获得美国的豁免。

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加拿大不仅遭到中国的反制,而且未能获得美国的关税豁免,反而被纳入了美国普遍关税打击的范围。

这一事件让其他国家意识到,连最亲密的邻国都难逃被“牺牲”的命运,是否跟随这样的“老大”真的可靠,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特朗普的计划不仅面临美国自身信誉的下降和盟友的警惕,还遇到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障碍: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其掌握的关键战略资源。

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引擎,还是超过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拥有一个遍布全球的经济网络,任何国家都无法轻易忽视这一点。

特朗普的关税战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孤立中国,反而给其他国家创造了机会。

美国对华出口受阻后,市场需求并未消失,其他国家纷纷趁机填补了这一空缺。

例如,加拿大对华原油的出口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功填补了美国削减90%对华原油出口的空白。

澳大利亚对华牛肉的出口量在短短两个月内猛增40%,抢占了美国失去的市场份额。

对于这些资源出口国来说,中国市场至关重要,若与美国对抗中国,无疑是在自断经济来源。

所以,许多国家选择继续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而不是跟随美国的步伐。

中国掌握着一些关键战略资源,稀土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和芯片半导体产业严重依赖稀土,而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够提炼分离所有17种稀土元素的国家,其精炼稀土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约九成。

这样的技术壁垒极高,其他国家在短期内难以赶超。

即便美国在德克萨斯州投资建设了稀土精炼厂,但其年产量也仅相当于中国一天的产出量。

这使得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可以通过控制稀土出口来影响全球供应链。

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对稀土依赖深重的国家,都清楚这一点,明白任何与中国对抗的举动都可能对自己的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以及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的态度,逐渐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一直强调合作共赢,这种务实、平等的方式更符合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长远利益。

在全球动荡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合作,比盲目对抗更为明智。

正如英国财政大臣所言:“不与中国接触是愚蠢的”,这反映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国家的务实心态,他们看重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稳定作用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胁迫盟友建立反华贸易联盟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他高估了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低估了盟友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的决心,并且没有意识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强大的反制能力。

参考信源

观察者网

光明网

环球网

1 阅读:137
评论列表
  • Dong 1
    2025-04-24 01:32

    礼尚往来,对等增加美国产品相同关税回应!谁怕谁?😂所谓的美国优先,其实就是自私+抠门+无赖!1、自私:只顾美国利益,不理别国权益。主要表现为假借危害国家安全之名,随意制裁、打压别的国家或企业,以为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利益,压制别国正常发展。2、抠门:不想花钱或花代价尽国际义务,想白嫖。主要表现为大量退群,退出世界卫生组织、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等。3、无赖:不尊守自己国家曾经签订的协议和国际规则,大耍无赖无耻至极!主要表现为随意增加关税、随意破坏或撕毁协议和规则,想重新制定和谈判更利于自己利益的协议和规则,无视别国的利益。所以美国优先是美帝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赤裸裸的体现。另外采取非关税措施反制,一套组合拳把美帝打趴!对美的稀土和稀有金属出口再减30%,其它国家减10%,只能自用不能转出口,否则每发现一次再减10%。要从战略出发,我国应统一调控把稀土和稀有金属的开采量和出口量逐步减少,坚决把稀土和稀有金属的价格推高2、3倍,这样中国不但能赚取高额利润,提高了生产效益,还能牢牢控制各种科技产品的供应链,无惧美欧西方的脱钩断链、加关税贸易战和打压等,并且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地球,一举多得!👍

何先生带你游世界

简介:每天更新不同的风景,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