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隔行如隔山,但吉利偏要自己“造山”!
自《台州宣言》将一众汽车品牌进行大刀阔斧地整合,终于形成稳定的“两横”格局之后,“七纵”终于也迎来了“妙手”。
最近吉利在上海车展上正式宣布:整合电池业务,成立独立公司“吉曜通行”。
耀宁、极电、耀能的电池小弟,统收编进一个筐,主打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
“两横”大概就是极氪和吉利汽车两大集团军,各自负责高端向上和大众市场。
“七纵”,也就是吉利整车业务的七大支柱: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动力电池、还有超级电混。
所以你看,这次把电池业务拧成一股绳,成立“吉曜通行”,就是为了把“动力电池”这一纵彻底打通、做强!
这不仅是排兵布阵,更是深挖护城河的关键一步,重要性不言而喻。
品牌也升级了,搞了个响当当的名号——“神盾金砖电池”。
别以为只是换个马甲,这波整合是全链路梭哈,人、财、物、技术、基地,全给捏一块儿了。而且路线贼清晰:聚焦磷酸铁锂短刀!
“神盾”的安全系统加上“金砖”的电芯技术,强强联合。
为啥叫“神盾金砖”?核心就是安全!
36项极限测试,8mm钢针随便扎、海水里泡足24小时(国标才半小时!),电池包愣是不起火、不爆炸,不热失控。
而且啊,在吉利这,推动“安全平权”和“短刀平权”,潜台词大概是:以前可能得加钱或者顶配才有的安全和性能,以后就会成为你购车预算里的折扣!
当然,这电池优先紧着自家孩子用,比如极氪、银河E5这些战略车型,目标是两年内自给率干到30%。
但格局得打开,吉利说了,不搞100%独供,还得跟宁德这些大佬在实打实的市场竞争里练肌肉。
未来还要拿着这套技术和产品,去“服务”全球市场。
所以你看,吉利这波操作,目的很明确:把电池这个新能源车的“心脏”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既要降本增效,也要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的就是在接下来更加激烈的市场搏杀中,能站得更稳,出拳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