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图像一个雄鸡,很多人打趣说日本像一条青虫,然后鸡吃虫…
不过,仔细观察,日本列岛更像一只“螳螂”,特别是北海道岛的形状与螳螂的大脑袋神似,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恰似两个触角,只是缺少强有力的捕虫足。
神似螳螂的日本
冥冥中自有天意,日本虽背靠东亚大陆,却注视着太平洋,虽无前足,但从不缺乏野心和贪心。贪心不足,日本捕错了蝉大家都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其实在太平洋上,上演着类似的戏码。作为一个群岛岛国,人口达到了1.2亿,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与我们江浙沪鲁四省面积相当,但是日本列岛山地多,平原少,自古人地矛盾突出。大约明朝时期,在丰臣秀吉的操作下日本完成了统一,极度膨胀幻想征服世界,认为自己是尚武的“弓箭之国”,必能战胜大明这种文弱的“长袖之国”。自此,日本开启了长达几百年大陆征服行动,东亚政治秩序也从游牧和农耕的对抗主旋律,转换成了大陆帝国和海权力量的较量。日本旁边的朝鲜,长期在中国庇护下,战力孱弱,无力阻挡日本,往往会成为跳板,成了螳螂眼里的蝉。明朝中后期,日本侵略朝鲜,中国作为宗主国入朝作战,驱逐了日本。彼时中国人口开始迈向2亿(有争议),女真开始崛起,国内吏制昏暗,王朝暮色尽显,所以日本虽然战败,但意识到中原大国并非不可战胜。
万历朝鲜战争
三百年后,彼时的大清同样风烛残年,处在洋务运动的回光返照中,政治腐败,人民困苦,国防外强中干,末日迹象明显。明知维新的日本则进入了发展快车道,资源匮乏叠加国内市场有限,日本再次开启对外扩张,依然是朝鲜,中国再次为朝作战,假变革的大清败给了真维新的日本,朝鲜被日本侵吞,螳螂终于捕到蝉。然而侵略的战车一旦开启,就贪念无穷,几十年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迎来了生死存亡之际,最后,中国在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和极大的军民牺牲后,以一个农业国战胜工业国。从清末到二战,日本吐出大部分侵略所得,退回日本列岛,东亚秩序重新洗牌。想在大陆上捕蝉,是日本的痴心和战略误判,在东亚,有大一统的中国,所以不会上演蛇吞象的戏码。螳螂捕蝉失败,但黄雀不缺席?日本战败后,归还中国台湾,同时吐出了侵占几十年的朝鲜,苏联和美国两股势力开始在东北亚角逐。在1945《雅尔塔协定》,美英承诺苏联在战后得以取得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全部领土,二战后,苏联即依据《雅尔塔协定》宣布占领该地领土,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承实际占有。1951年日美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