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关税吓不倒中国,美军准备在太平洋秀肌肉!

朴素梦想看世界 2025-04-11 17:10:55

4月8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博伊尔中将宣布,将在太平洋举行多军种大规模联合作战演习。美军称这次军演要对战斗力进行"压力测试",强调必须实现各军兵种无缝整合,并加强与盟友的联合作战能力。同一天,美军两架侦察机在东海和黄海密集活动,进入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实施挑衅性侦察。英国国防部紧随其后宣布,今年夏季将派遣"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前往日本参加联合军演。这三条新闻在同一天爆发,很明显,是冲我们来的。

把时间拉回到六年前。2018年4月,中美贸易谈判破裂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对此,中国马上反制,在美国公布加税清单后,决定对汽车、飞机、大豆等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这种硬碰硬的回击,让习惯了其他国家忍气吞声的美国政客第一次尝到了踢到钢板的滋味。这场持续数年的贸易战,表面上是关税数字的较量,实际上是两个大国在战略意志、经济韧性、国民信心层面的全面碰撞。眼看高关税吓不倒中国,于是,美国开始秀肌肉。

2018年夏天,美国海军公开了参加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的参加国名单,一共包括26个国家,共有47艘水面舰艇,5艘潜艇,18个国家的陆军,200多架飞机和近25000人参加,6月27日至8月在太平洋上举行了两次(RIMPAC)演习,演习海域位于夏威夷群岛和南加州附近。以此通过武力继续施压中国。然而,现在看来,没什么卵用。

回看特朗普政府的操作手法,可以发现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先通过经济施压试图逼迫中国让步,发现此路不通后立即转向军事威慑。这种"经济牌失效就打军事牌"的套路,暴露出美国决策层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行动手册里,似乎永远写着"航母威慑""军演秀肌肉""侦察机抵近"这三板斧。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96年台海危机时,需要用渔船监视美国航母的国家了。

现在,美军这次号称要进行的"多军种联合演习"透露出两个关键信息。

首先是兵力整合的迫切性,从太空军到海岸警卫队都要参与,说明美军意识到单独依靠某个军种已无法形成战略优势。

其次是演习规模的突破性,300架战机分散在25个部署点,这种部署方式明显针对现代战争中的"分布式杀伤链"概念,试图通过多点分散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但问题在于,当美国需要把军事资源分散到从关岛到冲绳的广阔海域时,中国军队却可以依托本土形成"以点破面"的打击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英国航母的动向。"伊丽莎白女王号"这个冷战时期设计的产物,穿越半个地球来到西太平洋,与其说是展示军事存在,不如说是政治站队的行为艺术。这让人想起2021年该航母编队进入南海时,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全程"伴航"的场景。英国国防大臣当时说"这是展示航行自由",中国网友的评论更一针见血:"这是展示如何用21世纪的航母给19世纪的殖民思维送葬。"

说到美军侦察机的挑衅性飞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RC-135S是专门用于弹道导弹侦察的机型,RC-135W则是电子侦察机。两型特种机同时出现在东海、黄海空域,显然不是简单的"例行飞行"。这种抵近侦察实质上是种"战术试探",既测试解放军的反应速度,也收集电磁频谱信号。但美国人可能忘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间,中国军队三大舰队百艘舰艇云集南海实施实弹演习的场景。今天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解放军战机的拦截动作只会更果断,电子对抗手段只会更先进。

现在,五角大楼预估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倍,这个数字背后藏着惊心动魄的现实。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四个巨型船坞,同时开建003型航母的场景,与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为维修"福特号"航母焦头烂额的画面,形成了鲜明反差。更不必说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种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和平时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战争时期就是永不停歇的兵工厂,比二战时的日本兵工厂要强得多。

此外,近期特朗普政府将军事预算提高到1万亿美元的决定,暴露出某种战略恐慌。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全球军费排名第2到第15名国家的总和,但金钱堆不出战斗力。看看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从科幻战舰变成码头摆设的教训,再看看F-35战斗机项目不断爆出的技术缺陷,就知道军费数额与实战能力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相比之下,中国国防费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这种"适度增长、重点突破"的发展模式,反而催生了歼-20隐身战机、055万吨大驱、东风-41洲际导弹等一批"大国重器"。

实际上,通过观察近期西太平洋的军事动态,可以发现美国正在编织一张"复合威慑网":北起日本北海道,南至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东到关岛安德森基地,西抵印度洋迪戈加西亚,试图构建对华包围圈。但这种看似严密的布局存在致命弱点,距离中国大陆越近的美军基地,战时生存概率就越低。解放军火箭军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其"关岛快递"的绰号早已说明了一切。当美国盟友意识到他们的军事设施,可能变成"东风导弹的靶场"时,所谓联盟的稳固性就要打上问号了。

1950年朝鲜战场上,拿着"万国牌"武器的志愿军,能让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止步三八线;1996年台海危机,进口的现代级驱逐舰是我们最先进的战舰;2016年南海对峙,刚刚服役的辽宁舰还带着试验性质。而今天,福建舰电磁弹射器的蓝色电弧照亮了整个甲板,055驱逐舰的垂发单元数量,让美军伯克级黯然失色,歼-20与F-22在西太平洋上空形成了代际均势。这种跨越式发展不是靠运气,而是源于"宁可少造两艘船也要搞出核潜艇"的战略远见,来自"就算裤子当了也要搞出原子弹"的决绝勇气。

当前,五角大楼的不少美国军事专家所谓"演习将让中国知难而退"的判断,显然误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长城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里刻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存智慧。当博伊尔中将在太平洋摆开演习阵势时,他应该去读读西点军校的教案里怎么描述长津湖战役,"中国军人穿着单衣在零下40度发起进攻,这是违反军事常识的,但他们做到了"。这种精神传承至今,化作南海岛礁上的红旗,化作加勒万河谷的界碑,化作每个战斗机飞行员头盔上闪耀的八一军徽。

此刻,我们清楚看到: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的手已经酸了,军事恐吓的胳膊开始发抖了。这不是因为美国变弱了,而是因为中国变强了。当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弹道像雨燕般不可预测,当巨浪-3潜射导弹的尾焰照亮深海,当量子雷达让隐身战机无所遁形,这些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构建起了最坚固的国防长城。美国人应该明白,西太平洋不是加勒比海,中国军队不是巴拿马国防军,今天的博弈更不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那些还沉浸在"炮舰外交"旧梦里的政客,是时候睁开眼睛看看现实了!

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两个大国;但中国的核心利益,一寸都不会退让!

0 阅读:0

朴素梦想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