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出“损招”!特朗普乱挥关税大棒,“对等关税”生效迫使国际社会分成2队,不过数小时,美方发布特殊渉华通告,到底想整什么“幺蛾子”?
4月2日正午的华盛顿玫瑰园,特朗普手持巨型表格亮相的场景,将注定载入全球贸易史。当这位前总统如同宣读“高考榜单”般公布各国关税成绩时,连白宫幕僚都倒吸冷气——欧盟20%、日本24%、韩国25%,中国栏位上刺眼的54%叠加关税,犹如向全球贸易体系投下深水炸弹。
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手中的关税大棒就从来没有放下来过,也就是在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更是开始对全世界实行所谓地对等关税。当特朗普刚提出这一想法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抵制,若是真的开始实施,无异于在经济方面对全世界宣战。
美国国内诸多商家亦在呼吁,特朗普应停止对中国加征关税之举。可惜,特朗普没有听进去。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再次挥下关税大棒,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但是,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中国绝不退缩!
这下可好,全球股市集体跳水,美国中产家庭算盘一打:完了,每年得多掏5400美元过日子。连盟友的汽车和电脑都遭殃——进口车25%的税直接生效,电脑零件4%的税5月3日开征,理由是“让美国工厂回来”。
这样做对美国有什么好处?欧盟第一个掀桌子。冯德莱恩放话要掐美国科技巨头的命脉,加拿大更狠,直接给美国乳制品、牛肉、摩托车加税25%,这下特朗普算是踩到钉子了,一下子将全球的国家都得罪了。
你以为跨境电商包裹涨价15%只是个小麻烦?你以为汽车贵了1万美元只是有钱人的烦恼?不,这些都是特朗普关税炸弹的碎片,正在割裂全球经济,掏空你的钱包!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豪赌正式开局,但为这场赌局买单的,最终却是你我。
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风暴,瞬间将国际社会撕裂成两大阵营——“硬刚”和“妥协”,也预示着一场没有赢家的豪赌正式开局。
“对等”的幌子下,隐藏着美国精心设计的规则。所谓的“对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互惠,而是美国单方面操纵的数字游戏。他们将别国关税拦腰砍半后,还要加上自己估算的非关税壁垒,以此得出所谓的“对等”税率。
这种荒诞的逻辑,在巴西咖啡豆关税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巴西对咖啡豆征收9%的关税,美国却强硬地征收4.5%,完全无视本国咖啡烘焙商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践踏了WTO最惠国待遇原则,也违背了基本的经济学常识。美国如同一个执拗的巨人,非要与热带国家比拼咖啡种植,最终只会苦了自家消费者。对中国商品征收34%的关税,更是这种单边主义的极致体现,无视国际贸易规则,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全球经济稳定之上。
面对美国的霸凌行径,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出鲜明的分化。中国和加拿大等国组成了“反制派”,迅速亮剑,坚决捍卫自身利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划出红线,要求美国先取消不合理关税再谈。加拿大总理卡尼则直言要“重塑加美经济关系”,计划对美国商品进行精准打击。
另一边,“妥协派”则在夹缝中求生存。越南主动下调了汽车、天然气等美国商品的关税,日本和英国急于重启谈判,印度尽管被征收26%的高额关税,却依然态度暧昧。这种分化,正中特朗普下怀,他早有预谋地将关税作为谈判筹码,等待各国主动上门求饶。
与此同时,白宫还抛出了一套针对中国的组合拳。除了34%的普遍关税外,美国还取消了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其借口竟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芬太尼问题。这种“欲加之罪”的操作,暴露了美国既想打压中国制造,又舍不得廉价商品的矛盾心理。
中国输美商品中,服装、电子配件等小件商品占比超过三成,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无异于给每个跨境电商订单套上枷锁。
然而,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真的能阻挡中国制造的崛起吗?深圳跨境电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新政后物流成本激增15%,但90%的卖家选择改用墨西哥中转,反而加速了产业链外移,让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特朗普政府强推关税战的动机,远不止“制造业回流”那么简单。美元霸权才是隐藏在背后的主线。通过常年维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再用美债回收形成闭环,这套体系让美国赚足了铸币税。
然而,如今美元信用持续走弱,2025年一季度外资抛售美债规模创三年新高,这迫使美国不得不依靠关税强行缩减逆差。
更阴险的是,特朗普政府计划用关税收入来填补减税造成的财政窟窿。财政部长姆努钦甚至幻想每年能增收6000亿美元,但穆迪分析师戳破了这个泡沫:实际能收到2000亿美元就算走运了。
这场豪赌,精准地命中了美国经济的软肋。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至92.9,预期指数更是跌至65.2,亮起了衰退的红灯。汽车关税直接导致车价飙升1万美元,苹果股价盘后暴跌7.5%,就连啤酒罐都要加征25%的税,这些数字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民生凋敝的景象。
就连共和党内部都看不下去了,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痛批这是“衰退日”,前财长萨默斯警告这可能引发石油危机级别的冲击。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特朗普一边加税,一边推进4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政策,连自家人都觉得要翻车。
反观中国,则展现出大国的定力。王毅外长访俄时再次明确了“平等协商”的底线,商务部早在3月就建立了关税排除机制,对美国大豆、医疗器械等进行精准反制。深圳前海的跨境供应链企业,已经实现了芯片、汽车零件60%的国产替代。更妙的是,在RCEP框架下,中国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布局。
尽管越南对美国做出了妥协,但中越边贸额一季度暴涨28%,泰国对中国的橡胶进口量翻倍。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正在将危机转化为产业链升级的契机。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这场关税风暴不过是全球化退潮激起的浪花。特朗普妄想用19世纪的重商主义来解决21世纪的经济问题,结果只会加速美元霸权的瓦解。当印度、巴西开始用本币结算,当东南亚工厂转向区域供应链,当欧洲推出碳边境税反制,美国亲手敲响了单极世界的丧钟。
正如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汉诺威工博会的警告:“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傲慢的赌徒终将付出代价。”这场以“解放”为名的豪赌,或许正是美国霸权最后的疯狂。
那么,最终谁会为这场豪赌买单?
信息来源
界面新闻《关于特朗普“对等关税”的七个问题——为何引发全球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