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的压迫,毛主席的看法依然适用——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小一爱聊球 2025-04-10 14:32:48

1949年的一个夏日,毛泽东在书桌前写下一篇文章,标题叫《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彼时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他却发现许多知识分子仍对美国抱有幻想:“他们觉得西方会帮中国搞建设,甚至以为能靠‘民主’让帝国主义心软。”

他放下笔,望向窗外硝烟未散的北平城,想起美国一边喊着“调停内战”,一边把军火偷偷运给国民党。他在这篇文章里重重写下:“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就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灭亡!”

这句话,后来被简化成一声惊雷般的口号:“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时间来到21世纪。上海一座写字楼里,年轻的程序员小李正盯着新闻皱眉——俄乌冲突的弹窗下,网友争论着:“美国到底会不会对中国动手?”他想起爷爷总念叨的话:“当年我们被封锁到连飞机大炮都造不出来,现在还有人觉得对手会心慈手软?”

此时太平洋另一端,五角大楼刚通过新一轮对华芯片禁令。就像七十年前运军火的货轮变成了科技战里的光刻机,当年扶持国民党的人,如今正武装着南海周边的“代理人”。

2020年春天,武汉某医院走廊,护士小陈裹着防护服瘫坐在墙角。手机里传来外国媒体嘲讽:“中国封城是侵犯人权!”她突然懂了那句口号的新含义——当西方鼓吹“躺平共存”时,中国正把抗疫当作“没有硝烟的战争”。后来她对着记者镜头说:“那时候哪敢幻想病毒会自己消失?我们是在和看不见的敌人拼刺刀。”

2025年的北京中关村,一群工程师在凌晨的实验室欢呼。他们刚突破量子计算机的散热难题,墙上贴着泛黄的标语:“放弃幻想,准备战斗”。领头的老教授想起1958年:他父亲在戈壁滩研究原子弹时,帐篷里也挂着同样的字。

两代人的时空仿佛在此重叠:当年用算盘打核潜艇图纸的前辈,和如今被卡脖子却逆袭芯片领域的青年,其实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当豺狼始终在门外徘徊时,一个民族该如何生存?

历史的答案始终清晰:

从延安窑洞到5G基站,从“小米加步枪”到航母福建舰,

那些“准备战斗”的人,

才能把“幻想”变成了对手的噩梦。

0 阅读:0

小一爱聊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