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关税政策的持续发酵,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影响力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自 2025 年 4 月 2 日,特朗普签署 “对等关税” 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 10% 的 “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更高关税以来,全球经济的 “多米诺骨牌” 开始倒下。各国纷纷采取反制措施,一时间,全球贸易局势剑拔弩张。
在这波关税潮中,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美国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使得依赖进口的日常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例如,从墨西哥进口的水果、蔬菜,以及加拿大的乳制品,因关税上调,零售价飙升,家庭的餐桌成本显著增加。那些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小商品,如钥匙扣、手机壳等,美国消费者也需支付更高价格,部分商品甚至因成本过高退出市场。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每年可能因关税额外支出 1700 美元,低收入家庭由于日常消费占比更高,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美国的农民也苦不堪言。由于中国等贸易伙伴的反制关税,美国农产品出口受阻。2018 年以来,美国农业损失超百亿美元,中西部农场破产率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无数农民辛勤劳作一年,却面临血本无归的困境,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
美国关税政策也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冲击。全球制造业因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减少投资,部分企业被迫调整原材料来源或暂停生产。日本汽车产业因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 25% 关税,出口量和相关产业链可能面临减产,进而拖累日本 GDP。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加征的汽车零部件关税,导致德系车企在美生产成本增加 7.2%,大众集团不得不将部分车型生产从田纳西工厂撤回沃尔夫斯堡。
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关税战中也深受其害。越南纺织业因中国原材料进口成本激增,15% 的中小企业倒闭;巴西大豆出口因中美贸易战引发的价格波动,农民收入锐减 30%。这些国家的经济根基遭受严峻考验,许多依靠这些产业为生的普通工人失去了工作,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
美国政府声称关税旨在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关税虽带来临时性制造业扩张,但长期生产效率下降,削弱了国际竞争力,还加剧了贫富差距,工薪阶层难以从政策中获益。而那些大企业,为规避关税将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国家,调整周期长且成本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
美国关税政策这把 “双刃剑”,在伤害其他国家的同时,也让自己伤痕累累,普通民众更是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在全球化高度融合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主旋律,单边主义的关税政策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只会让世界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让无数家庭的生活陷入阴霾。希望美国政府能早日认清形势,回归到理性的贸易合作道路上来,让世界经济重归稳定,让普通民众的生活重归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