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中国有嘻哈》无疑是最具有娱乐性的生活调料,无数从前连嘻哈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开始说起了“你有freestyle吗”,“我觉得不行”,“我觉得还可以”……一句“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成了微博的热搜,欧阳靖、Gai、TT、VaVa、PG one这些从未在主流媒体上出现过的名字,一下成为小青年们口中念念不忘的明星。
其实,在中国文化需求急剧增长的年代,曾经的民谣也在中国遇到如此红火的待遇。当年,一首《董小姐》火遍大江南北,让人们知道了宋冬野这个胖子;赵雷一首《成都》,为成都的旅游产业贡献了不知多少GDP;南山南,北海北,至今大家都找不到唱的是哪个犄角旮旯。人们只是盲从般地去追随貌似高雅实则大众的脚步,以彰显自己的品味不凡。
但是,由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商业收益,却是不容忽视的诱惑。据报道,《中国有嘻哈》的网络播放量已破10亿。在广告费用报价上,《中国有嘻哈》独家冠名费1.5亿,联合赞助1亿,首席特约8千万,行业赞助5千万,指定产品3千万,光是赞助费就卖了5.4亿,真是闪亮夺目!
其实,为民谣圈喊冤的人也不在少数,果酱音乐就炮制了一篇《<中国有民谣>定档8月,看到导师阵容后,我觉得可以!》的文章,似模似样地报道马上要播出一档斥资6亿的综艺节目《中国有民谣》,但是随后却被文章声称的节目导师高晓松打脸,在微博上公开辟谣。
但是,为什么在国内先火起来的民谣没有一档专门的综艺节目,而让嘻哈音乐抢了个风头呢?
首先,作为电视节目的策划来说,第一要有题材爆点。
民谣音乐的风格就是柔和舒缓,适合心灵独处的时候听,玩民谣的基本上感觉都是忧伤,孤独的,性格比较内敛,不太适合于营销炒作。而嘻哈不一样,不管是选手还是导师,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唱歌表演,都是风格奇特,前卫潮流,另外,选手之间,互怼,互相diss,甚至还和导师diss,节目呈现一种强烈的冲突,刺激观众的感官,这样的节目就很容易火起来,如果是《中国有民谣》,不管是话题性还是观赏性,都精彩不足。
第二,商业的考虑来说,民谣属于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的综艺节目已经有霸主《中国新歌声》(前身为《中国好声音》),从商业盈利上来说很难有较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