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就是你竭尽全力帮了他,他却反咬了你一口,翻脸不认人,还要从你这里搜刮更多的利益。
非洲的小国尼日尔就是这样,把当地中石油的三个高管都驱逐出境了。
没想到人在做天在看,尼日尔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报应......

2024年3月,尼日尔军政府领导人奇亚尼签署了一项紧急行政令:
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三名中国籍高级管理人员在48小时内离开尼日尔。
除了驱逐高管,军政府还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
他们下令查封了这些中国企业在尼日尔的银行账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日常运营和资金周转。

尼日尔旅游部把咱中资的阳光国际酒店营业许可给吊销了。你猜理由是什么?他们居然说酒店存在 “歧视性经营行为”,不让他们当地的人入住。
就这还不够,在这一系列制裁中,尼日尔政府还提出了一项巨额补税要求,金额高达1.3亿美元,而且这根本就是狮子大开口。
这一系列措施,打了中石油一个措手不及。
尼日尔这么做,完全是忘恩负义,难道他忘了当初我国是怎么帮助他的了吗?

2003年,当欧美企业对这个贫困的非洲国家望而却步时,中国企业就开始在尼日尔投资。
过去 20 多年,咱中国企业可是没少往尼日尔投钱,技术也没少给。尼日尔石油资源能开发起来,咱们可出了不少力。
中国企业帮助尼日尔建设了两座大型油田——阿加德姆油田和毕尔玛油田,还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炼油厂。
不仅如此,连接尼日尔和贝宁的输油管道也是我们帮忙修建的,全长2000多公里,投资额高达40亿美元。
目前,这条管道承担着尼日尔90%的石油出口任务,为尼日尔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还有,中国企业的税收占到该国总税收的八分之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到了该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而且,中国企业在当地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从酒店、建筑到制造业,不少尼日尔人都能在中国企业里上班。

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许多尼日尔员工掌握了石油开采、炼制和管理的技能,为该国培养了自己的石油工业人才队伍。
那么,尼日尔为什么会突然对帮助过自己的中国企业“反咬一口”呢?

2024年3月,尼日尔军政府向中国企业借款4亿美元用于石油出口。
然而,到了还款期限,军政府却发现自己无力偿还。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军政府采取了对中石油企业强加赋税这样的极端手段,试图将债务负担转嫁给中国企业,这是最主要的一点。
2023 年 7 月,尼日尔发生了军事政变,紧接着上台的军政府出台了 “资源主权” 政策。

他们打算重新审查所有外资合同,中石油的项目就被盯上了,毕竟这项目的石油产能占了尼日尔的 70% 。
军政府想把油田利润分成比例从原来的 15% 提高到 30%,还想多安排些本地管理人员,好把控石油产业链。
此外,军政府还对中国籍员工和当地员工之间的薪资差距有很大意见。

据尼日尔石油部长透露,中国籍员工的月薪约为8600美元,而当地员工只有1200美元。
这是因为他们在当地招的员工干不了高精尖的活,只能干一些最基本的劳动。
军政府让中国企业多安排些本地员工进核心团队,还要求给他们涨工资。但这些要求与中国企业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其实也不是我们不通情理,尼日尔十分贫穷,民众们的受教育水平也很低下。
一些核心技术需要极高的知识水平,是他们自己达不到这些要求。
要是滥用人才,不管不顾的把他们招进来,真不敢想这些石油项目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自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后,尼日尔的石油产业情况急转直下,可以说是“自食恶果”了!
原本每天能生产2万桶原油的油田,现在产量骤减至不到三分之一。
许多油井因为缺乏专业人员维护而被迫关闭,曾经繁忙的油田如今变得冷清萧条。
尼日尔的石油出口也遭受重创。

那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输油管道,几乎停止了运作。原本每天能为国家赚取数百万美元的石油出口,如今已成为泡影。
国内的炼油厂同样陷入困境。曾经日夜不停运转的炼油设备,如今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停工状态。
炼油厂的产能下降了近七成,导致全国各地的加油站纷纷断供。人们不得不在黑市高价购买燃料,价格甚至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石油产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多年来,尼日尔培养了不少本地技术人才,但在一些关键岗位上仍然依赖外国专家。
现在,这些岗位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缺口。一些复杂的设备无人会操作,出现故障也无法及时修复,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的困境。
燃料短缺的影响很快蔓延到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首都尼亚美和其他主要城市,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人们不得不花费数小时,有时甚至整天排队等候加油。即便如此,很多人最后还是无功而返,因为燃料供应实在太少。
国际社会对尼日尔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尼日尔的信用评级,认为该国的投资环境已经恶化。

这意味着尼日尔将更难吸引外国投资,也更难获得国际贷款,进一步加剧了其经济困境。
尼日尔的危机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西非地区的稳定。
如果危机持续恶化,可能会导致大规模人口流动,给邻国带来压力。同时,能源短缺也可能刺激非法燃料贸易的兴起,给地区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尼日尔中石油事件可给中国海外投资敲了个警钟,同时也提供了探索新投资思路的好机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海外投资既有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
深入分析尼日尔中石油事件,我们能清楚看到,按传统投资思路,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着政治风险不好控制、经济利益分配有矛盾,还有文化和法律差异带来的冲突等大问题。
这些问题不光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对企业声誉和国际形象也有损害。
不过呢,危机里也藏着机会。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得积极找找新思路,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投资环境。
参考资料1.尼日尔:黑金生产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燃油短缺——中国新闻网,2025年3月14日发布

2.无耻讹诈!尼日尔悍然驱逐中石油等中企高管——新浪财经,2025年3月19日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