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在东街古城(外四首)
文/梅亭
初二在东街古城
伸展双手扶着两侧青砖墙
以滑行姿态穿过东街巷牌坊
转角已驻足街口青石板倒影之上
沧桑感盈积街区的每个角落
傍晚时分走近烟火味渐浓
拉长的身影丈量古街尺寸光阴
蕴藉诗意徽派场景一起登台
虚掩门扉内传出几句方言
汪家大屋门前国保碑铭已现沧桑
非遗文化展与这白墙黛瓦互相映衬
承恩堂楹联展板阅读曾国藩旧居的轶事
曾子家训与半个清代史叠加老宅深度
四水归堂徽建筑风格的美学
随湛蓝天幕剪辑尺寸光阴外幽雅
一株梅的黄开在天井侧角
几樘木雕呈现匠心记录的史话
小坐求阙斋完成一次穿越
且与公论茶,指点书画里的隐喻
岁寒四友元素适合曾子家训的初心
端杯把盏省悟斋匾名托付意象
红灯笼高挂点缀古街年味的暖色
汪家大屋的沧桑编织时光碎片
阊江边的鱼灯傩舞是历史与当下的巡游
一杯祁红散发万里茶道荣耀递延远方
入冬手册
候鸟归来,湿地墨色中添些灵气
乡道从葱绿中理清轮廓
与偶尔飘移蓝天的长烟交错
还没收拾清楚晒秋的场景
细数耕耘一季归仓理由
新腌的腊货又成串地点燃年味
背风处晒太阳的守村人聊得正欢
关于乡规民约、乡村和美、移风易俗……
适合交付来年重新规划倡导
我翻阅手机记事本和朋友圈
阳光拉长身影,回首凝视
一缕长烟已融入天际线的边缘
诗聚千里坂
腊月走起,浅描水瘦石出意象
沉淀的筋骨延续脉络本色
风越过冬至,逼出二九天寒气
卧龙山外乳山湖水涟漪又展新波
温酒煮诗只是聚会的序曲
围炉小酌续写珍珠泉下流淌的初心
大锅里羊肉炖出鲜香四溢
书院或诗歌馆留下点滴符号
这次我们不用寿县大鼓书暖场
非遗与诗意碰撞的千里坂止于清澈
书联纳福的底色和墨香
随风抑扬顿挫在卧龙湖畔
八公山描绘的天际线延续峰峦
湖水倒映蓝天如读诗人通透
岁末年初无缝对接的文字与情谊
一方紫金砚琢磨留芳楚都外
在人间
一行白鹭盘旋,掠过湖面
水杉流彩与倒影对峙出冬日意象
阳光温情拥抱岁月之痕细节
晒秋的人收拾起四季耕读冷暖
菜园葱绿喂养一日三餐
父亲坐在避风处享受初寒里风景
橘色的猫懒散仰卧尺寸光阴
几只柿子压低墙角外枝头
智能手机刷屏的小视频延续
配音配乐啃蚀时光碎影
偶尔和风描出炊烟落地的样子
蓝天点缀白云浮出天际线外
在人间,我逆光展开自己的双手
从每个指纹里理清来路
挺起腰杆屏蔽所有的酸楚,再启程
每缕阳光绣出金色的轮廓
等雪留白
我已经想好了桥断
配合儿女准备的堆雪道具
只等天阴沉下来
银杏叶与栾树叶的写意铺满地面
刮几天风,迎合寒流的脚步
炉膛烧旺的火不适合煮酒
暮色消退之前听风叩响门扉
邻居咳嗽声断断续续飘出的无奈
树梢沙沙作响回应寒意泛起
一盏盏灯点亮村落久违的寂静
我把等雪的情节改了又改
邂逅的场景不断切换
披衣伫立窗前,凝望过往云烟处
起风的夜色有车轮碾压碎响
黑夜留白,交出儿女期待惊喜
乙巳年春节宏村青梅学社
石阶长廊的古朴串起百年民宅
水院山院田院岩院竹院修饰
四季汤池雾纱牵系人间烟火的温暖
春草青到夜来霜阅尽四季浪漫
琴瑟亭与山水共享久违的恬静
夜空清晰每一颗星辰闪烁
熟悉的星座拉回童年数星星场景
拾级而上沧桑溢出诗意美学
走进每幢似翻开一张建筑册页
青砖黛瓦白墙内的木质榫卯精心组合
独具匠心勾勒民宅依山顺势的和美
几枝疏竹点缀在动静瞬间
驻足赏月亭看双栖桥倒映入水
如一轮圆月隐喻观景者四季圆满愿景
偶尔看晴空朗月,或逢落日黄昏
触手可及的爱与美共鸣出青梅酸楚
邂逅宏村,从一次时光穿越中走出
等塔川晒秋意蕴未尽间隙
慕青梅学社揭开的一扇徽民居窗口
诗意远方与乡愁情怀握手和解
作者简介:梅亭,本名胡立森,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诗歌作品发《中国文艺家》《诗歌月刊》《绿风》《诗潮》《作家天地》《文汇报》等文学刊物,入选多个诗歌选本。诗歌作品获得中国诗歌学会第二届杨牧诗歌奖、中国作协《诗刊》社大理诗歌季征文、中国诗歌学会第八/十届李白杯诗歌大赛等奖项,有诗歌集《梅亭诗选》。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务必联系大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