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算是延安的五老之一,也是党里的老前辈,特别有威望。到了1956年八大选举那会儿,他在中央委员里头得票数排第三,就落在毛主席和刘少奇后面,连周总理和朱老总都没他票多。
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当上了政府秘书长,他负责主持了那个重要的开国大典,站在毛主席的背后。1960年的时候,林伯渠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他74岁。让人没想到的是,他走后的第二年,他的妻子也选择了自我了断。
林伯渠的老伴叫朱明,她原来的名字叫王钧璧,听起来就很有文化味儿。朱明出生在一个挺大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们家老祖宗还给满清的皇家管过仓库呢。后来太平天国闹起来的时候,太平军还砍了他们家大厅的柱子。
真遗憾,没能把那柱子砍倒,就只在上面留了几道印子,这说明他们家的柱子真够结实的。等朱明来到这世上,家里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怎么说也是以前风光过的,父亲还试着投过资做过买卖呢。朱明打小就聪明,三岁就能背唐诗,到了十二岁,都已经开始啃《红楼梦》了。
她琴棋书画样样都接触过,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户人家小姐。抗战那会儿,东南大片地方被占了,朱明一家子逃难跑到了四川。那会儿林伯渠跑到重庆搞统一战线工作,朱明有幸听过他的讲话,心里头特别佩服他。
1939年的时候,朱明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踩到了革命热土延安的地界。好多亲朋好友都拦着她,说延安日子苦得很,衣服没得穿,饭也没得吃,劝她别去。但朱明心里跟明镜似的,铁了心要去延安。一到延安,她就给自己换了个新名儿,还是叫朱明。
林伯渠带着朱明走上了革命的路,朱明慢慢对他有了深厚的感情。到了1945年,两人决定结为夫妻。那时候,林伯渠已经59岁高龄,而朱明才26岁。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足足有33岁。
年纪大小不是结婚的问题。林伯渠虽然上了年纪,每天忙里忙外,身体状况也不咋地,但朱明一直细心照料他。结婚后,他们俩你关心我,我体贴你,日子过得还是相当美满和快乐。
朱明原本是个封建大家庭里的千金小姐,也是个天真烂漫的知识青年。后来,她成长为一个立场坚定的革命战士,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林伯渠的亲身教导和榜样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身居高位,朱明也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五十年代初那会儿,林伯渠身体不太好,毛主席特批他去苏联养病。朱明跟着林伯渠一块儿去了,两人在苏联过得挺惬意。他们一块儿看了不少芭蕾舞的好戏,还到处逛了逛博物馆、纪念馆啥的。
五十年代末那会儿,林伯渠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朱明可真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他,尤其在吃的方面,朱明都是亲自过目。他特别跟手下人说,首长上了年纪,肠胃不太好,以前还得过痔疮,所以那些油腻腻的、硬邦邦的菜都不能吃。肉呢,得打成肉丸子,或者是剁得细细的,做成肉酱之类的才行。
朱明老喜欢跟同事们聊起林伯渠那些辉煌的往事,一说起来就特有劲,看得出她特别敬仰自己的老伴林伯渠。到了1960年5月,林伯渠因为心脏病突然走了。这消息让朱明感觉天都塌了,她伤心得不行。
她老是一个人闷在林伯渠的办公室里,一泡就是两三个钟头,整个人跟变了似的,谁说都不好使。她死活不同意把林伯渠遗体火化,非得要土葬用棺材不可。
她讲,林老尽管是个共产党员,但他早先是同盟会的一员,还当过国民党党员,身份挺复杂,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灵活处理。后来杨尚昆亲自去劝说她,她才点头答应了对林老遗体进行火化的安排。
林老走了之后,朱明在会客室墙上挂了张林伯渠的大幅彩画,大概有两米多高,一米多宽,比真人还要壮观。有人跟她说,这画挂得有点儿太大了,感觉压人。但朱明却不这么想,她觉得大有大的妙处,这样一来,她每天都能看到林伯渠的身影。
1961年,真让人没想到,朱明竟然自杀了。她为啥要走这条路呢?说起来,林伯渠去世后,朱明的情绪就一直不对劲。1954年的时候,江青收到了一封匿名信,里面把江青过去的一些不光彩事情都给抖搂出来了。
查了7年之后,发现那封匿名信原来是朱明写的,她也供认不讳,但没多久就自杀了。之后,中央组织部站出来给朱明正名,恢复了她的名誉,还明确表示,她在那封匿名信里提到的关于江青的事儿,其实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