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尺度有多大?剧中台词细思极恐,字字珠玑

白筠谈动漫 2023-02-22 03:38:04

几个月前,追了胡歌新剧《县委大院》,大失所望,想看的都没看到。追了整整24集,连人名都没记住,更别提剧情了。

几个月后,在《县委大院》没能看到的内容,竟然在只有14集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看到了,细品剧中台词真的敢说,尺度极大。

当真是句句在理,字字珠玑,醍醐灌顶啊。

1、公道,都是有价格的

程仁清是一名讼师,曾经也是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少年,但因为同僚陷害,成了一名讼师,为了钱颠倒是非黑白。

当看到帅家默和丰宝玉因为“丝绢案”触动范老等人的利益时,他为了银钱站在帅家默的对立面。

丰宝玉等人不明白,他们不过是想要一个“公道”为何都不愿意给他们。程仁清解答了疑惑,因为“公道,都是有价格的”。

在那个时代,想要公道就要出钱,能出多少钱,就会有多少公道,这就像现在很多时候的公平一般。

程仁清一开始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像现在的无良律师呢?

2、我就是一个流官,我既要倚重,又要提防。我稍微一个拿不准,便是身败名裂之局。

邓思齐邓知县曾经也是一个胸怀壮志的少年郎,一心想要为民请命,守护好一方百姓。可真正当上了知县,他才明白到底有多难。

他想做出成绩,但底下的胥吏却不是那么听话,因为他只是流官,这里干几年,过个几年就调到其他地方去。

但胥吏们呢?职位都是世代传承,关系盘根错节,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想要推倒他这一个小小的知县,简直轻而易举。

看到满怀壮志的邓知县,最后也在岁月中蹉跎下去,试问一下,谁看了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

3、阴阳调和,就是大家都满意,大家又都不满意,最后都觉得,只能是这样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是妥协之道。

宋通判在牢中跟帅家默的这段话,仔细想来讽刺意味极重。强调“阴阳调和”无非就是妥协,在势力和利益面前,最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当初宋仁知道自己顶了天只能做到通判,再往上是不能了,所以在“前途”和“钱途”之间选择了后者,这就是他的“妥协”之道。

不能说这种思想是不好的,但很多时候,现实就是这样的。

4、以匹夫而尘万乘之览,以一朝而翻百年之案,如今身虽殁没,仍不失为壮夫侠士。

这是帅家默和丰宝玉即将被问斩时,旁边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姓所说出话,虽是一段画外音,却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特别是略微颤抖的声音出来,简直就是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啊。

这一段,感觉在看《觉醒年代》。

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会有一群人,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挺身而出,哪怕被污蔑、诋毁,甚至丢了性命都无怨无悔,只因为他们所坚守的是正义,是心中的“道”。

5、田土每年所产,下不能流于黎民之手,上不能殊缴于朝廷库房。全都肥大了你们这些横亘其中的囊虫、毒种、毒瘤,长此以往,国不将国。

这是最后一场公堂戏丰宝玉的高光时刻,一句话点出全剧主题,“人丁丝绢案”从来都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国家税收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国库空虚。

大明是怎么没的?只是清兵进关吗?不,不仅仅是,还因为大明的官员中,有很多像范渊、马文才、毛攀凤这样的人。

他们像蛀虫,一口口蚕食国库,欺压百姓,使得民不聊生。

6、到了这个级别的官员,对错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给他带来的好处更大。

这是从法场救下帅家默、丰宝玉之后,程仁清在大牢中跟帅家默的对话,他虽然请来了李巡抚,但并不代表他们赢了。

程仁清这段话当真是一语中的,在李世达这种级别的官员面前,真相对于他来说的确没什么用,百姓交多少税,也不在他的关心之下。

他关心的是,在上级张首辅主张变法的情况下,他能否弄出一个典型,将隐田之事解决,从而在上司面前拿到头功。

没想到啊,这部剧里的官员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真正为民请命的居然是一开始“无为而治”的方石像。

7、一个人想做的事情,跟他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邓知县不愧是神童,说的话显然要比其他人更有文采和深意许多。帅家默关押在同仁县时,他们展开过一次深刻讨论,邓知县推心置腹的说了许多话,其中最为深刻的便是他也很无奈。

他想当一个好官,但事实却阻拦了他,他认同帅家默的观点,也知道他是对的。但是,在不同的立场上,他不会同意,因为加税,对同仁百姓不利。

试想想,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例子呢?

诸如此类的台词还有很多,这部剧当真验证何为“短小精悍”。编剧是敢说,台词是真敢设计,拍出来也真是醍醐灌顶,讽刺意味极其重啊。

再将其放到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真的在影射许多社会现象,细思极恐。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