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在台成立分公司,赶在Switch2正式亮相前开工

智库游戏 2025-02-20 22:50:40

2月18日,任天堂正式宣布在中国台湾成立“台湾任天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任天堂株式会社的子公司之一。

台湾任天堂董事长松本浩之表示, 预计在4月1日起正式把台湾地区业务从香港地区回收,并秉持任天堂集团的经营理念,持续推动业务发展。

过去N年中,任天堂在台湾的官方活动与服务都是挂在「香港商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底下进行的,属于港任管辖。就连下载数字版游戏的eShop商城也是以港元(HKD)换算,并没有真正专属于台区的线上商城。但后续随着台湾任天堂的成立,台湾地区玩家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其实,任天堂和台湾地区的渊源很早就开始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91年~2014年

任天堂首次进军台湾市场,可以追溯到1991年1月14日。当时,溥天股份有限公司(Nintendo Phuten)的成立,被视为是任天堂在东亚地区的重要布局。

溥天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职能为代理任天堂主机和游戏软件在台湾地区的销售。在1991年至2014年的23年间,任天堂采用双轨并行的代理策略——委托有“任天堂曾阿嫲”之称的曾爱玉所创立的「博优公司」担任主经销商,负责实体渠道和售后;溥天则专注于进口报关和品牌运营。

2001年后,溥天试图拉展碁国际股份有限公司(Weblink International Inc.)入伙作为二级代理商,形成双代理的竞争格局。

博优是从倒卖任天堂水货起家的,早年间以销售任天堂掌机「GAME & WATCH」发家。曾爱玉22岁时就远嫁日本,婚后从事买卖苹果电脑的IC元件业务,所以有幸和日本任天堂产生了业务上的往来。

正巧1980年「GAME & WATCH」大火之后,没有进口渠道的商家只能找上曾爱玉。曾爱玉因此获得了任天堂的高度重视,也为博优在日后的红白机时代成为台湾地区总代理铺平了道路。

Game & Watch 被称为 Game Boy 的前生

2008年起,任天堂开始扶持展碁国际,不仅将Wii游戏主机的代理权交给了展碁国际,还逐步减少了博优的出货量;2011年3月,任天堂正式终止了和博优之间长达20年的独家代理关系,当然也引发了双方的法律纠纷。

博优于2011年7月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向溥天要求恢复其独家代理权,并提出7亿元新台币的赔偿请求,包括因合作终止造成的损失,库存商品损耗费用等等。当时曾爱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溥天成立时她提供过资金支持,并担任过溥天的总经理,因此认为双方应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2012年12月,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判决博优败诉。法院认为“总经销”并非明确的法律概念,而且博优未能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其与任天堂或溥天之间存在排他性独家代理关系。另外,博优对于赔偿金额未能充分举证。

2014年~2025年

2014年4月7日,任天堂启动亚太地区业务重组计划,宣布溥天公司将于同年5月31日结束营运,台湾地区业务改由「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接管。商业模式转变为区域中心制,香港分公司统筹港澳台业务,实体销售则继续由展碁国际和杰仕登负责。

这次调整带来了三处结构性的变化:一是,产品定价策略和香港市场趋于一致,导致台湾地区零售价比日本本土高出15%至20%;二是,任天堂eShop没有设置独立的台服,玩家只能跨区消费;三是,市场活动的决策权集中到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本地化水平大打折扣。

台湾地区玩家在任天堂官网购买数字版游戏,货币单位显示“HKD”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在当年4月7日完成商业注册,注册资金新台币500万元,登记地址设于台北市信义区。虽然在法律上还是分公司架构,但这明显标志着任天堂准备加强台湾事情的运营能力。

2025年~

2025年2月10日,任天堂正式登记注册台湾任天堂股份有限公司。此公司法人实体具备完整子公司地位,将于同年4月1日新财年开始全面接管台湾地区业务,取代现有的香港分公司职能。

从组织架构的角度观察,未来可能会出现四大维度的改变:首先是决策层面的升级,和日本总部直接对接;其二是组建本地化团队,专攻繁中市场;第三是新建台湾地区专属 eShop;第四是筹备台湾地区客服中心和维修点。

根据文化内容策进院的调查,截至2023年底,台湾地区玩家最青睐的游戏主机仍是任天堂(包括 Switch、Wii、3DS),持有率达到69%,打开率更是高达77%。玩家忠诚度之高,或是成为任天堂成立台湾子公司的因素之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