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观察爱好员之海狸鼠

度假村锝小鱼 2025-04-25 22:56:04

海狸鼠,这名字听起来像海里的 “劳模”,但其实是原产南美的大老鼠。它们体长能长到半米,尾巴扁平如桨,后脚带蹼,天生就是游泳健将。虽然叫 “海狸鼠”,但和真正的河狸没啥关系,反而和老鼠、松鼠是近亲,属于啮齿目海狸鼠科。

这些家伙堪称 “水陆两栖的割草机”。白天躲在岸边洞穴或水草堆里睡觉,天一黑就出动,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 25% 的植物,莲藕、茭白、芦苇都是它们的 “心头好”。上海松江的莲藕种植户就深受其害,春天啃嫩芽,秋冬挖成藕,一年到头还在田埂打洞,导致堤坝漏水,维护成本飙升。更麻烦的是,它们还会捕食河蚌、鱼虾,直接破坏水域食物链。

你可能想不到,海狸鼠曾经是 “致富密码”。上世纪 50 年代被引入中国当皮毛兽养殖,皮毛厚实保暖,肉还被宣传为 “高蛋白低脂肪” 的海龙肉。但市场很快饱和,大量海狸鼠被弃养或放生,成了生态隐患。在上海郊区,它们甚至啃穿混凝土堤坝,被戏称为 “移动的生态炸弹”。美国加州更绝,直接鼓励居民捕猎食用,称其味道像兔肉,2025 年已清除 5500 多只。

这小家伙繁殖力强得惊人:每年能生 2-5 胎,每胎 6-14 只,幼崽 3 个月就能当爸妈。加上在上海这样的亚热带地区能 “全年无休” 繁殖,种群扩散速度堪比开了加速器。虽然目前没被列入我国有害入侵物种名单,但在金山、奉贤等地,它们已经把湿地植物啃得精光,还可能传播肺炎双球菌等病菌。

现在,上海的环保志愿者正忙着监测它们的踪迹,专家建议用防护网、生物防治(比如引入天敌貉)和公众举报结合的方式控制扩散。下次去郊区水塘边,说不定就能看到这些拖着大尾巴的家伙在啃水草,记得别投喂 —— 让它们老老实实待在该待的地方,才是对生态最好的保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