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的安全密码:东风本田S7如何扛住“5吨重钢卷轧车”

邱小铖 2025-04-20 02:16:56

近两个月,新能源车因电池起火、A柱断裂等恶性事故频频登上热搜,让不少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安全性心生疑虑。而就在此时,‌东风本田S7‌发起了一场堪称“地狱级”的硬核挑战——‌5吨重钢卷连续5次轧车撞击‌,用极其暴力的方式验证车身安全极限。这场行业首次的“钢卷轧车”实验,不仅刷新了人们对新能源车安全性能的认知,更将重新定义行业安全标杆。

直击实验现场,东风本田S7硬杠“死亡五连击”

在实验现场,主办方准备了5吨重钢卷以不同角度和速度对东风本田S7发起“死亡五连击”。要知道,当下主流的家用车整车质量一般在2吨左右,比起行业里较为常见的同级两车对撞,5吨重钢卷相当于模拟2倍于家用车碰撞力,这对于东风本田S7来说,必然是极大的挑战。

第一轮,是正面撞击测试。钢卷从高1.8米的货车上以15度角滚动至地面,并在地面上继续滚动5米,正面撞击对向以约30km/h行驶的东风本田S7车头位置。

最终,东风本田S7车头正常溃缩变形,引擎盖隆起折弯,驾驶舱未变形,未侵入乘员舱,车内主副驾气囊正常爆开,门把手弹出,SOS紧急呼叫系统立即响应。首轮测试模拟了正面碰撞的场景,很好地反映了东风本田S7承受正面碰撞时的优异表现。

第二轮,是主驾侧偏置碰撞。钢卷同样从高1.8米的货车上以15度角滚动至地面,并在地面上继续滚动5米,只是这次撞击的是以约30km/h行驶的东风本田S7主驾侧。

最终,东风本田S7表现同样出色,车头正常溃缩变形,引擎盖隆起折弯,驾驶舱未变形,未侵入乘员舱,车内主副驾气囊、后排气囊、主驾侧前后排气囊、中央扶手处气囊正常爆开,门把手弹出,SOS紧急呼叫系统立即响应。第二轮测试还原了偏置碰撞,如此苛刻角度的碰撞,曾经把不少知名友商都推下了神坛,东风本田S7硬核的回应,果然没让人失望。

第三轮,是B柱侧面静态碾压。钢卷从高1.8米的货车上以15度角滚动至地面,并在地面上继续滚动2米,侧面撞击静止状态下的东风本田S7副驾驶位一侧B柱位置。

最终,撞击后东风本田S7的B柱无明显弯折,车顶线条完整,整体车身骨架无明显变形,车门能正常打开。第三轮测试模拟了侧面碰撞,受力部分主要集中在副驾驶位一侧B柱位置,东风本田S7整体车身骨架固若金汤,能够很好保证前后排乘客的安全,值得称赞。

第四轮和第五轮,钢卷从叉车上以约20km/h的速度冲向东风本田S7,并分别在主驾A柱和副驾A柱处上方掉落,直接砸向车头与A柱位置。

最终,东风本田S7的A柱轻微凹痕,车门可正常开启。最后两轮测试模拟了A柱动态撞击,从结果上来看,主副驾驶的A柱均经受住了考验。A柱作为车身看起来较为脆弱的地方,更能体现车身关键部位的刚性,也是保护主副驾人员安全的关键部位。

专家现场解密,东风本田S7的安全哲学

在经过五轮严苛测试之后,东风本田S7顺利扛住了这一轮又一轮硬核挑战,视觉上的冲击令人非常震撼。正所谓,“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更让人受益匪浅的是,主办方请到了汽车行业专家张教授对东风本田S7的“全优”安全表现,进行现场解密。

作为基于本田云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打造的划时代之作,东风本田S7自诞生之日起就选择用“看不见的标准”重新定义高端。在行业专家看来,东风本田S7的一系列安全数据,是非常亮眼的。比如,东风本田S7的车身高强度钢占比68%,航空级1500MPa热成型钢占比25%,扭转刚度突破40000牛·米/度。如果说40000牛·米/度,普通消费者对这个数据没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在这里举几个汽车行业的例子,号称陆地坦克的福特猛禽F-150,它的车身扭转刚性是26500牛·米/度,奥迪R8是40000牛·米/度,保时捷Taycan是40000牛·米/度。东风本田S7的这一安全数据,是比肩百万级豪车的。

通过慢镜头的回放,根据时间、溃缩区域、车辆受损情况,张教授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了东风本田S7是如何去承受这“死亡五连击”。东风本田S7在车身设计上采用了三层递进式传力结构:上层能够通过引擎盖折弯引导力分散;中层通过纵梁蜂窝吸能盒溃缩吸收30%冲击;下层则有副车架刚性支撑,防止钢卷侵入底盘。

此外,东风本田S7的A柱采用同级独有的五层板结构,包含三层1500MPa热成型钢和一层980MPa高强度钢,配合本田专利电阻焊技术,在保证A柱纤细视野的同时该结构与防火墙加强层组成的“千斤顶结构”,将冲击波导向非乘员区。这样就很好解释,为何东风本田S7能在5吨重钢卷的碾压下,车身像"铁桶"一样精准锁死变形区域,确保乘员舱0变形。

在第三轮测试中,车身骨架竟无肉眼可见变形,车门仍能正常开启。秘密就藏在1.2万吨一体压铸的全铝电池壳里,15层物理防护配合分体隔离冷却系统,让电池包在5吨钢卷的直接冲击下保持“0侵入”。更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本田S7电池包采用了多模组结构,单块模组损坏维修成本仅为整包的1/10。东风本田S7全铝电池壳的“双保险”电路设计堪称一绝,即便遭遇侧面穿刺,系统也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切断高压电,杜绝连锁反应。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何东风本田S7能在2024年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十佳车身评选活动中,一举斩获“2024年中国十佳车身”殊荣。

写在最后

当5吨重钢卷在东风本田S7车上屡次“无功而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本田70年来造车经验的厚积薄发,更是新能源时代对安全的极致追求。从材料革新、结构优化到电池防护,东风本田S7用“看不见的标准”证明:真正的安全不需要煽情话术,东风本田S7能为中国用户提供经得起考验的电动化价值。安全,从来不是一场秀,而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你说呢?

0 阅读:2

邱小铖

简介:生活探享家,专注汽车营销15年,服务汽车品牌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