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以定价 2.2466 万亿韩元将广州 LCD工厂出售给TCL华星……
失业君小编 | 文网络 | 图

韩国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数据显示,韩国 LG 集团下属LG Display将广州LCD工厂以2.2466万亿韩元(现汇率约合112.9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TCL华星。
LG Display正式出售其坐落于中国广州的最后一座LCD电视面板生产工厂,这一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象征着韩国企业全面撤出传统LCD领域。这一战略决策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中国面板企业如京东方、TCL华星等,凭借强大的规模效应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成功将LCD面板的生产成本降至全球最低。这种成本优势使得韩国企业在LCD市场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以LGD广州工厂为例,该工厂已连续七个季度陷入亏损困境,最终沦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弃子”。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LCD技术目前已步入成熟期,其市场增长潜力有限。与此同时,韩国企业在OLED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企业在全球OLED销售额中占比高达74.2%,其中在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市场的占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6.1%。基于这一现状,LGD决定调整战略方向,将资源集中投入到中小尺寸OLED以及高端大尺寸OLED(如透明、可折叠面板)的研发和生产中,以此避开中国厂商在LCD领域的激烈竞争。
韩国政府将LCD技术视为“国家核心技术”,对其出口实施了严格的审查制度。LGD在出售广州工厂之前,主动向政府申请审批。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加速交易流程,更体现了韩国政府对技术外流的高度警惕。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韩国政府试图确保本国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安全,避免因企业行为导致关键技术泄露。
在当今显示技术竞争格局中,LGD已然将技术发展的核心聚焦于OLED领域,然而,其前行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却犹如重重迷雾,不容小觑。

韩国在OLED领域深耕多年,在专利布局方面构建起了极为严密且庞大的体系,同时在蒸镀工艺技术上积累了深厚且难以复制的经验。这种长期积累形成的优势,在短期内犹如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实现超越。以LGD为例,其独有的W - OLED技术在大尺寸高端电视市场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凭借这一技术,LGD能够为用户提供极致的视觉体验,在色彩饱和度、对比度等方面表现出色,使得其产品在高端市场拥有极高的认可度和忠诚度。然而,这种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使LGD陷入了一种相对舒适的发展环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进一步创新和应对市场变化的紧迫感。
京东方、TCL华星等中国面板企业犹如后起之秀,在中小尺寸OLED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突破。它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持续优化生产工艺,逐步缩小与韩国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中国厂商还通过Mini LED背光技术实现了“曲线升级”,有效提升了LCD面板的性能。Mini LED背光技术能够显著提高LCD面板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表现,使得LCD面板在显示效果上更加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传统的OLED面板。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对OLED的高端市场定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尽管OLED在色彩表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呈现出更加鲜艳、逼真的色彩,但LCD面板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大尺寸市场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一方面,LCD面板通过Mini LED背光技术,如TCL的HVA + IPS技术矩阵实现了性能的显著提升,在亮度、对比度和色彩均匀性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视觉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LCD面板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其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原材料成本较低,使得产品价格更加亲民,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预测,2024年搭载Mini LED背光的LCD电视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350万片,远远超过OLED的710万片。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LCD面板在中大尺寸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也给LGD的OLED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TCL华星斥资113亿元收购LGD广州工厂这一举措,绝非偶然为之,而是基于多维度、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其背后蕴含着极为深远的布局与规划。
❶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LGD广州工厂具备极为可观的产能规模,拥有月产180K大板的8.5代线以及230万台模组的生产能力。对于TCL华星而言,此次收购无疑是一次产能的“大补血”。在收购完成之后,TCL华星的LCD总产能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高达26%的份额。这一数据的变化意义重大,它使得TCL华星与行业巨头京东方之间的产能差距进一步缩小至3%以内。在竞争激烈的显示面板市场中,产能是衡量企业实力和市场地位的关键指标之一。此次产能的大幅提升,将进一步巩固TCL华星与京东方在LCD领域的“双巨头”格局,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行业挑战。
❷技术体系全面补强
在技术层面,LGD所拥有的IPS(平面转换)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而TCL华星原有的HVA(垂直排列)技术虽然也有其长处,但在视角和色准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此次收购,就像是为TCL华星的技术拼图补上了关键的一块。通过将LGD的IPS技术与自身原有的HVA、HFS(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相结合,TCL华星成功构建起了“HVA + HFS + IPS”全场景技术矩阵。这一技术矩阵的形成,意味着TCL华星在显示技术领域实现了全面的突破,能够有效弥补此前在宽视角技术方面的不足,成功打破了日韩企业在该领域长期设置的技术壁垒。这不仅有助于提升TCL华星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还为其在全球高端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❸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
从全球化布局的角度来看,LGD广州工厂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客户资源,其中不乏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TCL华星通过此次收购,顺利接收了这些宝贵的客户资源。这一举措对于TCL华星而言,犹如获得了一把打开高端市场大门的钥匙。借助这些国际客户的渠道和影响力,TCL华星能够加速渗透全球高端显示面板市场,减少对国内低价竞争市场的依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端市场往往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拓展高端市场,TCL华星能够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当前,中国LCD产业已实现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跨越:2025年中国大陆LCD面板产能预计占全球72%,京东方与TCL华星合计份额近50%。通过整合Mini LED、量子点等技术,中国厂商正将LCD从“低价红海”推向高端市场。例如,TCL的“星曜屏”系列在画质上已可对标W-OLED。广东已形成从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到终端品牌的完整生态,进一步压缩成本并提升议价权。

TCL的野心不仅限于LCD,通过收购整合产能,TCL计划将LCD生命周期延长至2030年,并借助Mini LED技术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TCL华星已投资350亿元建设印刷OLED产线,同时布局Micro LED技术,以避免在下一代显示技术竞争中掉队。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强调,未来将深化与全球客户的合作,并通过垂直整合,如旗下华睿光电的OLED材料研发构建技术护城河。
综上所述,LGD的退出与TCL的进击,折射出全球显示产业的分化趋势:LCD凭借技术升级延续生命力,而OLED等新技术仍在争夺定义未来的话语权。对中国企业而言,这场竞赛既是机遇,通过产能整合主导LCD市场,也是挑战(需在OLED领域突破专利封锁)。TCL的收购案不仅是单一交易,更是全球显示产业权力转移的缩影——技术、资本与市场主导权的博弈,远未终结。
议
网友热议
@梁冬lisan(IP沪):
中国LCD产能垄断全球,但核心技术还是被韩国卡脖子,OLED专利墙不突破,高端市场永远要看别人脸色……
@思迪SIDI(IP鄂):
TCL这波收购血赚!IPS技术补全短板,Mini LED背光再升级,以后国产电视性价比要逆天了。
@霧島飘雪(IP渝):连续亏损七季度才卖,LGD早该止损了!不过TCL接盘后产能过剩风险加大,小心价格战卷死自己人。
@宇文大银(IP鲁):
从被卡脖子到反向收购,中国显示产业真争气!下一步该去韩国建厂了吧?

@鱼小玄snoopy(IP渝):
警惕!韩国主动放弃LCD是不是陷阱?他们把低端甩给中国,自己闷头搞OLED和Micro LED,别十年后又得追赶。
@行未艾Wosnidy(IPHK):
2025年中国LCD占全球72%?到时候怕是白菜价都没人买,赶紧转型Micro LED才是王道!


最后一条,白菜价不爽?!
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