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云书,一个拼尽全力寻找热爱的人,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您带来干货。
豸读音:zhì 或 zhài
读作zhì 的时候意思为:1.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后来泛指虫类;2.姓;3.兽脊隆起伸长的样子;4.用作部首,如“豹”、“豺”等。
可以组词:
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辩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也作“解豸”。
豸绣:指官服上绣的獬豸图案,代指官服。
豸冠:指古代执法者所戴的帽子,象征着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豸角:指獬豸的角,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能辨是非曲直。
灵豸:对獬豸的美称,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辨是非曲直的异兽。
黑豸:黑色的獬豸,代指执法者。
有豸:借指御史等执法官吏,因御史大夫等官戴獬豸冠。

意思为:冠豸山,山名,在福建连城。
可以组词:
冠豸:特指冠豸山,山名,在福建连城。
在古代的文化中,豸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动物,象征意义主要是公正、权威和神圣,豸的形象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常常被用来形容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人或者事物,传说只有太平盛世才会出现,所以它也代表着权威。此外,豸还被视为一种能够分辨善恶、区分黑白的生物,在古人眼中具有尽忠尽诚的信念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因此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同时,豸也是古代执法者所戴帽子(獬豸冠)的象征,代表着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1. 皋陶与獬豸:
皋陶是上古时期的执法官,他拥有一头神兽獬豸。獬豸能分辨人的善恶,遇到有罪的人,就会用角顶撞。在处理案件时,皋陶会让獬豸参与,通过獬豸的行为来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罪。这种方法使得皋陶在执法过程中从未判错过案子,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2. 苏轼《艾子杂说》中的獬豸故事:
苏轼在《艾子杂说》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獬豸的寓言故事。齐宣王问艾子是否熟悉獬豸这种动物。艾子回答说,在尧帝时期,獬豸被饲养在宫廷里,能分辨好坏,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艾子借此讽刺当时的官场奸臣和贪官太多,如果现在还有獬豸的话,它都不用再寻找其他食物了。

总结: 豸读音:zhì 或 zhài
我是云书,一个拼尽全力寻找热爱的人,希望同频的你我,一起向着光,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关注【云书笔记】,和大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