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想再回卦山一趟,那儿树多又安静,小时候玩捉迷藏啥的,都在那个地方!
快不行的时候,华国锋特别平静,他没啥特别的念想,就盼着死后能回到老家。
说起华国锋,大家都知道他是在山西交城的老家长大的。而前面咱们提到的那个卦山啊,它就在交城县的北边郊外。
70年代快结束时,华国锋掌握了党、政、军的大权,这让他的老家交城一下子出了名。那时候,一首叫《交城山交城水》的歌在全国特别火。但等他不再处于政治中心位置后,交城也就渐渐不再被人提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华国锋离世后,交城这个名字又火了起来。这事得从他儿子回到老家,跟县委提了四条建议开始聊起。
2008年8月20号,华国锋老爷子在北京走了,享年87岁。按照惯例,像他这样的中央领导去世,骨灰都会放在八宝山。但他老婆韩芝俊和孩子们却跟中央说了个事儿,这事儿其实是华国锋生前最后一个愿望。
不久,华家的申请得到了上面的点头,到了9月份,华国锋的两个孩子专程赶到交城的卦山,他们要亲自为老爸挑个安息的地方。
韩芝俊心里盘算着,随便找个荒地把华国锋安葬了就好,这可不是随便搞搞。她心里明白,华国锋的心愿就是死后能安安静静地守在家乡旁边,压根儿不想因为这个事儿被大家。
两个儿子懂得爸妈的心思,在挑地方这事儿上,他们直接跟交城县委说了四点想法。
首先,墓地不能建在耕地上。
另外,墓地建设时绝对不能损坏历史文物。
另外,墓地建设绝对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另外一点,墓地不能占用老百姓的地。
交城县委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要求感到有点棘手,说实在的,华国锋不仅是交城县的老乡,还当过咱们国家的大领导,要是墓地弄得太过简陋,那确实不太合适。
于是,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揽下了这项重大职责。省建设厅提出的要求挺模糊,就是说“得朴素点儿,还得好好体现出华老的地位”。
为了搞出最恰当的墓地设计,研究院的同志们走访了不少国内知名的领导人墓地和纪念馆,大家心里其实都明镜似的,有个共同的看法。
华陵的设计得好好展现家乡人民对华老的认知和感情,重点得凸显他的人格魅力,还得跟山西的传统文化相契合,一点都不能马虎!
说白了,华陵选择在交城安家,那真是赶巧了,正好碰上交城有大动作的发展规划。这事儿啊,跟交城那独特的地形条件还脱不了干系。
说起来,咱们这个县,总面积快2000平方公里了,但大都是山峦起伏,人们大多挤在天宁镇那块小平原上过日子。这么多年,县城里头连个公园的影子都没有,县委的领导们心里头早就琢磨着得改改这状况了。
华陵的建造,算是帮华国锋完成了心愿,同时也给交城发展旅游业添了把劲,让它在全国范围内更出名,更有影响力。
之后,“国家瑰宝”为核心主题的华陵项目着手建造,相关的研究机构也给出了透彻的说明。
华陵这事儿,咱们都觉得得搞大点,得弄成像国家重器那样的鼎才行。这样一来,大家一看就能感觉到华老那种藏在心里、实实在在的朴实和厚道劲儿!
卦山,以前是一片荒山,后来被挑中用来建华陵。这个陵墓朝着南方,顺着山势而建。山顶上放着一个很大的花岗石鼎,这就是华陵最关键的地方。为了上山,人们修了374级台阶,从山脚一直到山顶。台阶两边还有山坡上,都种上了松柏、柳树、槐树这些树,现在看起来整整齐齐的。以前的荒凉样子,早就一点都看不到了。
交城因为拥有大型煤焦企业,经济挺不错,县委就专门拨了钱,在华陵周围搞规划建设。这样一来,卦山景区和华陵就连成一片,成了一个新的、全面的生态旅游地。
华陵快建好的时候,很多参观的人就自己跑到那座还没放骨灰的空墓前献花圈了。说实话,中国能从那段困难日子挺过来,平稳走到今天,华国锋可是出了大力的。就凭这个,他也会被大家一直记在心里,不会被忘掉。
卦山景区里,华陵真的特别壮观。因此,有些人就说修华陵太浪费钱了。不过还好,交城县委很快就出来解释了,大家这才明白,原来华陵不仅没乱花钱,还帮交城地区的旅游业火了一把。其实,华陵的建筑规模并不算大,投入的资金也不多。
到现在,交城县的老百姓还是对华陵赞不绝口,确实,华陵建好后,大家伙儿都得了不少好处。对华国锋来说,他这辈子最后的心愿总算是完成了。说起来,从卦山山顶往下看,交城县的景色尽收眼底。
最关键的是,华陵这个地方真是没得挑,它完全贴合了当年华国锋他儿子所提的那“四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