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首诗词能“杀人”,背后的故事,让人泪流满面

倾朝涯吖 2019-09-29 16:28:40

只听说过刀剑杀人,你可听说过诗词“杀人”。

其实,这里的“杀人”和刀剑杀人不一样。有的诗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某些人的死去,比如《代悲白头翁》之于刘希夷……

有的诗词,情真意切,牵动人内心最苦痛的情感,使人郁郁而终,比如《钗头凤》之于唐琬……

今天,诗词君介绍几首“杀人”的诗词,而这背后的故事,却让人泪流满面。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是初唐诗人,你可能不认识刘希夷,但你一定听过他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广为流传的名句。

这首《代悲白头翁》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富贵无常,千百年来,广为传唱。

这是一首佳作,也是一首“夺命诗”。

据唐代笔记小说集《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刘希夷写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时常念诵,他的舅舅宋之问也看上了这句诗,想让刘希夷把这句诗“转让”给自己,刘希夷不肯,宋之问特别生气,就杀死了刘希夷。

就因为两句诗,刘希夷把命都丢了。说这句诗是“夺命诗”,丝毫不为过。

历史的真相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充满了世事无常的感慨,而刘希夷的结局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和唐琬的故事,任谁听了,都要为他们掬一把同情之泪。

唐琬是陆游的表妹,两人青梅竹马,成婚后,夫妻琴瑟和谐,莫不欢乐。可陆游的母亲以唐琬妨碍了儿子追求功名为由,硬生生逼的他们分离。

多年后,陆游游兴沈园,不承想,却遇见了唐琬,和她一起的,还有唐琬的夫君。

曾经那么相爱的两个人,如今四目相对,早已物是人非,欢乐不再。

唐琬夫妇置酒招待陆游,陆游心如刀割,他挥笔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了这首《钗头凤》。

“错、错、错”、“莫、莫、莫”都是对过去的悔恨与遗憾。

唐琬读了这首词,情不能自抑,回家后,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回想过去,伤怀不已,不久郁郁而终。

唐琬的死与其说是因为这首词,不如说是因为她对陆游的情意。多年来,两人的情意一直未变,再次见面,沧海桑田,可往日的一切,浮现在脑海中,交织着痛苦,无法自拔,于是,郁郁而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人生,也终结在一首词上。

作为南唐后主,李煜本想做个逍遥王公,锦衣玉食、填词作赋即可。

可历史让他成为了南唐的国君。宋太宗灭掉南唐后,李煜成为了阶下囚。

从至尊的位置跌落到至贱的位置,任谁都无法承受,李煜将满腔的悲恸寄情于填词中。

当他满怀深情的写下这首怀念故国的《虞美人》时,宋太宗十分愤怒,毒杀了李煜。

因为一首词,因为怀念故国,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荷叶杯》

唐·韦庄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这首词写男子对女子的忆念。上片追叙男子与情人初次相见倾心的情景;下片写男子与女子分别的痛苦画面及离恨。

《古今词话》记载,韦庄为蜀主王建效力,韦庄有一个姬妾,很有才华,倍受宠爱。王建得知后,借口要这位女子教授宫人礼仪,把她请进宫中,强夺了去。

韦庄不敢说也不敢做什么,只能将内心情感寄托在词中。

这首《荷叶杯》写的就是怀念与一个女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诉说分离后的痛苦。

据说,韦庄的姬妾读到这首词,感念韦庄的情意,痛苦地绝食而死。

这真是一个痴情而动人的女子。

实际上,诗词从来不能杀人,真正“杀人”的是诗词中的情感。唐琬感念于陆游的悔恨和遗憾,郁郁而终;而李煜无法排遣对于故国的思念和悔恨,遭人疾恨,不得善终。

在这里,诗词只是一个媒介,一个传达、抒发情感的媒介,只是其中的情感太过沉重、太过遗憾,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在诗词里,这些情感,让人泪流满面。

我们佩服诗人,因为有了这些诗词,即使我们没有这些经历,依然可以和诗人一样,在其中感受人生的遗憾与悲戚,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