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签署停战协议后,没几天就对叙利亚发动了战争。
那份停战协议本应是和平的开端,可里面一些条款模棱两可,给以色列留了不少操作空间。它对叙利亚发动战争的时间,恰好是国际社会还在为黎以停战松口气的时候。军事行动规模不小,出动了多架战机,轰炸了叙利亚多处军事设施。

以色列这么干,是早有预谋先搞定叙利亚这个“麻烦”,再全力对付黎巴嫩真主党?还是就想糊弄国际社会,先停个战装装样子,实际在谋划更大的军事动作?
以色列国内不同政治派别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保守派觉得应该乘胜追击,先把周边威胁都清除掉;温和派却担心树敌太多,国内经济吃不消。军方呢,有的将领想展示武力,有的则顾虑国际压力。
叙利亚在以色列周边那可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军事力量虽说比不上以色列,但有俄罗斯支持,政治盟友也不少。以色列这次对叙战争,短期可能想控制叙利亚边境地区,长期说不定想重新划分中东势力范围。

以色列这一套操作,就像个狡猾的棋手,在中东棋盘上到处布局,可这棋局里的棋子都是有血有肉的国家和人民,哪能任它随意摆弄。
以色列领导人在各种场合表态可不少。
在国内演讲时,把对黎巴嫩真主党的行动说成是为了以色列的安全,用词强硬,给民众灌输一种“敌人就在身边”的观念,好让民众支持军事行动。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又说得含糊其辞,什么“地区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以色列保留自卫权”。这背后的心思,是想在国内拉选票,还是在试探其他国家底线?
以色列领导人提到黎巴嫩真主党军事力量发展的限制,说如果超过某个程度,以色列绝不姑息,这就是在给未来战争找借口。
黎巴嫩政府和真主党面对以色列这种表态,只能加强合作。黎巴嫩政府努力在国际上发声,真主党则加紧军事训练。

黎巴嫩民众整天提心吊胆,有的囤粮食,有的想办法把家人送到国外。
欧美国家对以色列表态有分歧,美国一些政客为了国内军工企业利益,偏向以色列;欧洲国家则觉得以色列太激进,破坏中东稳定。中东地区国家更是不满,觉得以色列这是公然挑衅。
这种分歧会让以色列更肆无忌惮,还是会有所收敛?
以色列领导人的表态,就像悬在黎巴嫩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让整个地区都笼罩在战争阴影里。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这波操作反应强烈。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各国代表吵成一团。欧美主要国家各怀鬼胎,美国一方面宣称支持中东和平,一方面又给以色列军事援助,就因为美国国内军工复合体想赚钱。欧洲国家表面谴责以色列,实际行动却很迟缓。

中东地区国家想联合起来,可阿拉伯国家之间历史矛盾不少,像沙特和伊朗就因为教派问题有分歧。但面对以色列扩张,他们也在尝试合作。伊朗在背后支持黎巴嫩真主党,给他们提供武器和军事训练。
国际社会要制裁以色列不容易,以前制裁过,可以色列总能找到办法应对,它经济结构多元化,抗压能力强。而且美国在国际制裁机制里影响力大,经常阻挠对以色列的制裁。
黎巴嫩真主党也没闲着。内部军事会议上,讨论怎么应对以色列威胁,是主动出击还是防守反击。他们和黎巴嫩政府沟通频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真主党负责军事防御。
在国际社会,真主党也派人去一些友好国家游说,争取同情。真主党军事力量有一定基础,武器装备不少是从伊朗来的,军事训练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指挥架构相对松散。

在黎巴嫩国内,真主党和其他政治派别既有合作,也有矛盾。真主党对叙利亚局势很关注,叙利亚要是乱了,他们后勤保障就难了。
以前和以色列打仗,有胜有败,总结了不少经验,比如在巷战中如何利用地形,在情报战上怎么防止以色列间谍渗透。现在以色列军事技术又有新发展,无人机作战更厉害了,真主党得想办法应对。
黎巴嫩真主党就像在悬崖边跳舞,一边要应对以色列压力,一边要平衡国内关系,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以色列在中东的扩张野心由来已久。
建国后,不断侵占巴勒斯坦土地,还抢夺周边国家水资源。
在巴以问题上,不管国际社会怎么呼吁,就是不肯让步。以前中东和平谈判,每次谈到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就找各种理由推脱。
像奥斯陆协议,本来是个好机会,可以色列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埃及、约旦和以色列签和平条约后,也得小心翼翼维护和平,生怕以色列反悔。
巴勒斯坦在和平谈判里更是弱势,土地被占,人民生活困苦。
国际社会想推动和平,联合国和平斡旋机制经常被美国干扰,国际和平特使的调解也常被以色列无视。
要实现中东和平,地区国家得团结起来,增强自身实力,国际社会也得持续施压,不能再让以色列为所欲为。
以色列的扩张野心就像一颗毒瘤,不切除,中东和平就永远是个泡影,各国人民只能在战争阴影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