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年过去了,回望靖康耻,看这场劫难对明朝产生了何等的影响

吕布省愚 2025-04-14 04:39:25

副标题:明朝三百年变迁史8-其实明朝与宋朝的联系,才是华夏民族真正的递进式地文明跃升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20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6 分钟)

爱好历史的朋友,应该对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不会陌生。这场变故让人难以直视,教科书不敢细写,影视剧也无法原封不动地演绎。这场浩劫,几乎将华夏大地推向了坠落的深渊。

当如今的我们去回望这场发生在九百年前的劫难,它到底产生了何等的影响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影响最大的,却是明朝。

摆好板凳,讲故事了

“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让我们今天用简单的两千字,浅谈靖康耻与明朝之间的暗线联系。

·俘虏的惨状

对于金攻破北宋都城汴梁的这场战事,并非今日文章论述的主体,在此就不做详述。单纯从结果上论,公元1126年年末,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金人趁机派萧庆入住宋朝尚书省接管宋朝政权。自此始,一场无法避免的劫难已经被各项因素堆砌在一起,形成既定事实。

宋钦宗在答应称藩后被放回,随即为满足金朝要求,大量搜刮财物。称藩意味着什么呢?自炎黄开始,还没有被奉为正朔的中原王朝称藩的历史,却被宋朝无奈地实现了。

公元1127年春,是为靖康二年正月,宋钦宗再赴金营,随即被扣留。宋将范琼等变节,将太上皇徽宗以及钦宗太子赵谌等宗室及后妃公主尽数交给金人。在金人命令下,开封府尹徐秉哲抓捕宋朝宗室,广平郡王赵楗、济王妃曹氏等即使出逃到民间,也被抓住,曹氏还被锁在了柜子里。

当年农历二月初六,金国下诏废徽钦二宗为庶人,没收龙袍,北宋事实上就此灭亡。随之而来的是,二帝及宗室蒙尘,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金人还想继续搜刮汴京财物,责怪宋朝未能足额缴纳赎金,在南薰门外将还在战斗的宋朝户部尚书梅执礼、刑部侍郎程振、给事中安扶与户部侍郎陈知质等,尽数谋害。

让物象记录历史变迁

当年农历三月初六,宋将吴革等图谋救驾,被变节的范琼镇压。言及此,就不得不多说一句,自古以来,敌人并非是足够强大的,而只有变节的人才是最难对付的。

一天后,金人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直到当年四月初一,金军退师,虏二帝北迁。

这场俘虏的史实,请恕在下无法在此详细列举,过于凄惨。

·后续的发展

靖康之变后,宋朝其实仍控制关中,但随之而来的各项变故,每一件都是当头棒喝。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即皇帝位于南京应天府,此处的南京值得是今河南省商丘市,赵构是为宋高宗,即年改元建炎。

1128年金国完颜兀术攻宋,宋高宗南下,一度出海避难。十一月,杜充决黄河以阻金兵,致黄河夺淮。1129年,金攻宋陕州。同年,当时的金国曾下过命令:“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读到这里,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能链接到南明与清初的剃发易服的血腥历史。

直到十三年后的公元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以秦岭淮河线为边界。南宋与北金之间的对峙,形成既定事实,从此以,南宋被称为偏安一隅,或许不过分。

·宋朝帝系的更迭

这场劫难的影响,算是直接造成北宋与南宋的帝系更迭。

靖康之祸导致北宋灭亡,深深刺痛宋人内心,著名的将领岳飞在《满江红》写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在杭州建立南宋的宋高宗在巩固权力之后放弃收复失地,向金朝称臣,以维持半壁江山的统治,最后宋金百余年维持南北分治的局面,时而引发宋金战争持续僵持。

宋初以来接掌赵宋皇室的宋太宗一系大量被金朝掳去,而宋高宗晚年膝下无子;因此他从开国皇帝宋太祖一系的子孙中选择继承人,使宋朝的帝系继承在南宋时,从宋太宗一系回到宋太祖一系。这也算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省愚几乎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的案例。

·明朝皇帝皆耻于议和

回到今日话题的主旨,整个事件对于历史发展最大的影响,应该归为其影响了明朝自上而下,从君主到平民所有人,三百年的思维方式。

无言的结局

明朝的皇帝与士大夫及武将都以这次堪称历史之最的耻辱事件为心中的基准,鉴于宋朝议和割地止战的教训,明朝三百年时间皆耻于议和,从朱元璋到最后坚持战斗的永历帝朱由榔,个个皆如此。

早期,洪武与永乐时期,明朝直接攻击蒙古诸郊及北伐,中期,土木之变的北京保卫战后修建明长城加强北方边防,防范北方蒙古等部族的威胁。

因此,即使到明亡前,崇祯帝以与满人和谈为耻。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亦未有迁都南京的打算。卢象昇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崇祯帝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卢象昇最后战死沙场。明朝最终的结局也以悲壮的方式收场。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冷兵器时代,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对抗并不是对等的,所以历史上也出现了多次农耕文明最终被渔猎游牧击败的事件。有赖于文敏的进阶,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沁机枪发明并且被广泛使用,从那以后,所有能征善战的民族都变成了能歌善舞的民族。

这其实就是历史的最终抉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