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事件回顾
2022年1月10日,央视主持人因为癌症与世长辞。
赵赫不是第一个因为癌症离开观众的主持人,却是最让人意难平的主持人。
《经济半小时》、《3·15晚会》,他所主持的一个个经典栏目,直到现在依旧传承了下来。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赵赫的突然离世,让观众难以接受。
他临终前留下的40字遗言,更是让妻子为其苦守“寒窑”。
1、
赵赫无疑是少年天才,只是走了一些弯路。
1961年,赵赫出生在北京一个颇为富裕的家庭中。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朗读,从此就喜欢上了。
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
恰好此时,位于福建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对外招聘,赵赫欣然前往,凭借良好的音色直接就被录用了。
海峡之声在全国范围绝对不算是最出名的,但因其性质非常特殊。
年纪轻轻就成为正式播音员,这对于赵赫来说绝对值得骄傲。
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己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81年,赵赫的父亲突然病逝。
仅仅20岁,就要面临丧父之痛,赵赫整个人都是懵的,只能急匆匆返回到北京。
只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后边还有更大的悲痛在等着他。
福祸相依只是少数,向来都是祸不单行。
赵赫赶到北京之后,还没有顾上主持父亲的葬礼,母亲又伤心过度一病不起。
家里一下子失去了两个顶梁柱,赵赫只能一人扛起家庭。
这段时间,赵赫一边料理父亲的事宜,一边照顾母亲,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很快,赵赫已经实现了父亲最后的体面,只是母亲却在医院迟迟难以好转。
赵赫思前想后,一咬牙只能干脆放弃海峡之声的播音员工作,调到北京铁路上上班。
自古忠孝难两全,赵赫死了太多太多。
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赵赫一边忙于照顾母亲,一边积极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赵赫的勤奋与孝顺,大家都看在眼里,也为他感到惋惜。
站长不止一次说,赵赫的这个年纪就应该好好读书,不该留在铁路上蹉跎时光。
赵赫听进去了,只是没有行动。
不管之后有什么打算,他都需要先照顾好母亲再说。
1982年,在赵赫的照顾下,母亲终于渐渐康复。
这个时候,赵赫也终于有时间与经历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凭借多年的专业素养,赵赫轻轻松松考入到北京广播大学,也就是后来的中传。
这个时候恢复高考还没有几年的时间,高校录取率极低,连30%都没有超过。
即便如此,这还是很多学生多年荒废学业,已经放弃了高考的原因。
赵赫能够考上,并不是因为他学习的有多扎实,只是因为他热爱这份职业。
这些年,无论是在海峡之声担任播音员,还是在北京照顾母亲,赵赫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专业。
正所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知道。
努力与否,从来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看实际行动。
赵赫,一直朝着自己所热爱的广播前行,时刻未曾停止。
2
考入大学之后,赵赫一边充实自己,将过去缺失的知识找补回来。
另一方面又不断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毕竟在播音主持这个行业里,纸上谈兵终究终究只是一面之词,知行合一才是成长的最快途径。
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再加上丰富的工作经验,让赵赫一走出校门就成了香饽饽。
刚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央视,成为一名专业的主持人兼节目编辑,主持经济频道。
至此,赵赫再也没有放下过手中的话筒,也再也没有离开过经济频道。
赵赫监制、主持的第一个栏目,就是《经济半小时》。
这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栏目的名字还叫做《综合经济信息》,收视率也远远不及其他栏目。
赵赫意识到在这样下去不行,便对节目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了创新,尝试以经济角度来解刨社会热点,在保障权威、深度的同时,也尽可能的通俗易懂。
果不其然,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广受好评。
不少观众都反应,非常喜欢赵赫的主持形式,既严肃有轻松,有一种谈笑间就能够了解社会经济热点问题。
渐渐的,《经济半小时》的受众越来越多。
赵赫的形象也渐渐深入人心。
经过真正四年的努力,赵赫所主持的《经济半小时》,已经成为台里最终的节目之一。
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节目性质的原因,观看《经济半小时》的观众大多数都是男性,虽然喜欢看节目,但却并不记人名。
这导致赵赫主持的节目虽然热度很高,但能够叫上他名字的,确实没有多少。
就连台长都开玩笑称,赵赫就是台里的小透明。
对此,赵赫倒是并不在意。
对于他来说,只要能够让他握住话筒,出不出名都已经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赵赫自己是不在意,但是台里却不会辜负每一位努力且有实力的人。
1991年,台里为了监督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准备打造3·15晚会。
赵赫作为经济频道最当红的主持人,自然获得主持人的名额。
为了更好的呈现效果,赵赫甚至亲自撰稿。
这既是赵赫自己的能力,也是台里对他的信任。
在当时,赵赫已然是台里数一数二的主持人。
事实证明,赵赫确实当得起这份信任,3·15晚会一经播出,就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赵赫本人更是获得全国大奖,被全国消费者牢牢记在脑海中。
此时,赵赫才算是真正的名誉全国。
越是如此,赵赫也是不敢松懈。
付出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回馈消费者与台里的信任。
唯一能够让赵赫稍许放松一下的,也只有他的爱车了。
赵赫是真的爱车。
因为3·15晚会的重要性,前三届都是由赵赫来撰稿,一次比较忙碌,没有时间考虑车的事情。
1994年,赵赫虽然依旧主持,但却不用撰稿,有了自己的时间。
赵赫当即拿出自己的工资买下一辆黑色切诺基。
据说,当时全北京只有两辆黑色的切诺基,赵赫对此爱得不得了,一有时间开着车兜风。
为了更加贴合自己的喜好,赵赫将车内里里外外所有的内饰全部更换了,就连仪表盘、方向盘都不例外。
不过这辆车,赵赫仅仅只开了三四年的时间,就换成了一辆起亚。
再往后就是现代、丰田。
赵赫换车很勤,机会没有那一辆能够开够三公里以上。
按照他的说法,房子可以不好,但车不行。
房子毕竟只是私密,除了朋友之外,没有几个人看得见,自己有个地方住就行。
但车子不一样,人人都能看到,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男人的颜面。
为此,十几年下来,赵赫依旧住在单位的分房中。
3
赵赫换车换的勤,但对妻子却非常专一。
她与妻子是初中就认识了,两人一起走过了两地分隔,一起走过了低估,一起走到了事业有成。
这些年赵赫在外打拼的时候,一直是妻子在照顾家里,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被妻子照顾的很好。
赵赫为了自己的爱好,大把大把花钱,导致一家人只能一直住在单位分的房里。
对此妻子也从无怨言,她对于赵赫,从始至终都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赵赫对于妻子,也是报以最大的尊重与爱意。
这些年里,赵赫并非没有遭受到诱惑,但每次他都是斩钉截铁的拒绝。
在工作之外的环境里,赵赫始终与其他异性保持距离。
他爱车,爱自由。
但他的副座,却只为妻子而留。
赵赫的婚姻,书写出了大多数人最向往的爱情。
可惜,这种美好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2020年,59岁的赵赫突然被查出癌症,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赵赫一直用笑容掩盖,每天依旧前往台里工作。
他经历维持着表面的平和,只是他日渐消瘦的面庞,还是引起了妻子的怀疑。
面对妻子的质问,赵赫总是能瞒则瞒。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病情会扩散的这么快。
2021年,赵赫病情突然加重,不得不宣布退休。
妻子为了治疗赵赫,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都哪里出来,却依旧无法挽回赵赫的生命。
临终前,他拉着妻子的手,满眼都是愧疚。
她想要说话,却始终说不出,只能留下一封遗言。
短短四十个字,写满了赵赫的愧疚。
前半生,妻子为他付出所有,无论富贵贫穷都陪伴在他身边、支持着他。
就连他频频更换车辆的任性,妻子都是无条件支持。
然而他好不容退休能够休息,却没能陪伴妻子,甚至还因为并且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赵赫对妻子是愧疚的,妻子对赵赫却始终充满爱意。
2022年,赵赫去世之后,作为遗孀的妻子受到台里的照顾。
台里本来想要为她换一个住所,却被否决。
她说,这是赵赫生前留下了最后的礼物,她想要在这里陪赵赫度过余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生不能厮守,死亦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