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报道,德国防长公开表态反对仓促讨论向乌派兵预案,法国总统马克龙48小时内两度召集欧洲安全峰会——这两个看似孤立的事件,正勾勒出欧洲大陆在美俄战略博弈下的真实处境。
柏林:克制背后的战略焦虑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2月19日的发言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块。面对英国、瑞典等国对向乌派兵的积极表态,这位掌握欧洲最强常规军力的防长却强调"公开讨论维和部队议题既不合时宜也不恰当"。这种克制姿态背后,是德国政界对2025年大选季的深度考量:执政联盟内部对介入俄乌冲突存在严重分歧,反对党基民盟已多次质疑现政府的军事承诺。
皮斯托里乌斯(资料图)
更值得关注的是皮斯托里乌斯对美俄谈判的警惕。他明确指出"欧洲必须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普京达成协议前形成统一立场",这暴露出柏林对华盛顿可能牺牲欧洲利益的深层忧虑。事实上,特朗普政府1月上任后已三次绕开北约机制与莫斯科直接接触,最近的美俄利雅得会谈更将欧洲完全排除在外。
巴黎:马克龙的"安全防御闪电战"
就在柏林释放谨慎信号的同时,爱丽舍宫正上演着戏剧性场景。马克龙在72小时内连续召开两轮安全峰会,参与国从最初的9个激增至19个,加拿大、挪威等非欧盟国家也加入这场"新联盟"构建。法国总统在社交媒体上的宣言颇具深意:"我们要为欧洲和平承担全部责任"——这既是对特朗普"美国不派一兵一卒"声明的回应,也暗示着欧洲自主防务的提速。
分析人士注意到,第二轮峰会特意邀请捷克、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这些曾被视为"亲美派"的成员加入,反映出法国试图平衡北约内部权力格局。布鲁塞尔智库的监测数据显示,欧盟对俄新制裁方案在峰会期间加速推进,涉及21家俄军工企业和14名官员的资产冻结,这是2023年2月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次制裁。
法国总统马克龙(资料图)
美俄利雅得博弈:四小时改变地缘格局
2月16日沙特首都的闭门会谈,用270分钟改写了俄乌冲突的剧本。美方派出国务卿鲁比奥、国安顾问沃尔兹组成的豪华阵容,俄方则由拉夫罗夫亲自坐镇。双方达成的四项共识中,"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和"组建高级别乌克兰问题工作组"最具冲击力,这相当于为美俄主导谈判进程开了绿灯。
特朗普在会谈后的表态更令欧洲不安。他声称"泽连斯基政府应对冲突负主要责任",这种论调与普京19日的声明形成微妙呼应。莫斯科方面披露,俄美工作组首次会议将在3月第一周举行,届时乌克兰代表能否参与仍是未知数。
欧洲分裂带:维和部队争议暴露深层矛盾
马克龙力推的"欧洲防御倡议"在19国峰会上遭遇现实考验。虽然法国、波兰支持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但德国、意大利坚持需要北约框架背书。这种分歧在维和部队议题上达到顶点:英国提议组建2万人规模的"欧洲军团",瑞典主张分阶段部署,而荷兰、丹麦等国直接以"需议会批准"为由拖延。
泽连斯基(资料图)
欧盟内部流出的会议纪要显示,关于军事预算分摊的争论异常激烈。法德坚持按GDP比例分担,东欧国家则要求考虑"地缘风险系数",这种分歧导致防务基金规模从草案的800亿欧元缩水至560亿。更尴尬的是,土耳其作为北约第二大常规兵力国,竟未被邀请参加任何一轮巴黎峰会。
当美俄代表在利雅得商讨乌克兰命运时,欧洲人突然意识到历史正在重演。1945年雅尔塔会议划定势力范围的场景,与当下美俄绕过欧洲谈判的态势形成残酷对照。德国《明镜》周刊的评论一针见血:"我们不再是棋手,正在变成棋盘。"
这种危机感推动着柏林和巴黎加速行动。德国联邦议院2月20日闪电通过《特别国防基金法案》,批准未来五年增加1000亿欧元军费;法国则宣布重启"欧洲干预倡议",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5000人规模的快速部署部队。但问题在于,这些举措能否跑赢美俄谈判的时间表?当特朗普与普京可能在下月会晤的消息传来,欧洲各国大使馆的灯光再次彻夜未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