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态度已然开放,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终于实现了他期盼已久的访华之行。然而,明理之人一看便知,虽然在中美竞争的宏观背景下,布林肯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我们仍需对美国抱持一个长期的观察和理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沟通比坚持冷战的状况要好得多。据报道,布林肯到达中国后,只有一位中国外交部的官员和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机场迎接他,现场并未有红毯和欢迎仪式。
事实上,布林肯此次访华肩负着重大责任。有人曾经说过:“帝国主义高傲至极,从不理智,只有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才会开始理智”。这句话对于布林肯的访华也同样适用。不过,这一切也并非易事,美国开始表现出了更多的理性。这无疑说明,美国目前已陷入了困境。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更棘手,如美债、通胀、东西方对立、两党内斗、种族冲突、去美元化等等,每一个问题都令人苦不堪言,并且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美国不得不开始寻求外援。
布林肯会见了秦刚后,中美之间展开了第二轮会谈。在这场会谈中,除了王毅并未出门迎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毅的三个观点。通过这三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底线和坚定的立场。
一、布林肯此次访华恰逢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美国需要在对话和对抗、合作和冲突中做出选择。简单说,是选择共同发展还是互相冲突,主要看美国如何选择。目前,中美关系处于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前行还是倒退,都需要美国给出明确的答案。假如美国能够及时自我反思,中国愿意继续与美方合作,实现共赢,否则,中国也不会退缩。
二、中美关系经历了此次波折,美方需要深思其原因,需与中国共同增强沟通,防止战略上的意外发生。简而言之,中国一直保持高度冷静,如果美国仍然固执己见,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必须清楚的是,拜登政府常常同时进行对中国的“打压和谈判”。一方面寻求合作,一方面对华制造挑衅。例如,在布林肯访华前,美国仍然派遣航母为其“保驾护航”,试图在气势上压制中国,显然这并非善意之举。
三、台湾问题和国家统一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无需进一步讨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会有任何妥协和退让的空间。这也是关键所在。王毅再次明确,划出红线,美国不要企图在台湾问题上得到中国的任何让步。要知道,解放军的口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并非空谈!
尽管如此,如我之前所提,中美关系保持沟通总是有利的。如果能改善中美关系,这无疑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但依然要明确,对美国不应存有幻想。至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还是那句老话:不看美国说什么,看美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