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皇突然去世,给世界留下一句对华良策,美国副总统万斯被全球人民追问:你干啥了?
环球网消息,就在近日,88岁罗马教皇方济各突然去世了,美俄乌意法等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接连发文哀悼。
教皇突然离世为啥万斯成了舆论焦点?
也是赶巧了,就在方济各突发中风引发不可逆心力衰竭的前一天,他见了万斯一面,而这一面似乎并不是那么愉快。
当天双方重点讨论了移民政策与俄乌局势,在方济各生命最后时刻发布的公告里,重点提及分别是:善待移民,实现乌克兰"公正和平"。
这样的表态已经说明,前一天的会面并没有就这两个问题有什么新的进展。
在俄乌问题上,教皇的观点不同于西方主流舆论,方济各此前直言:"北约在俄罗斯门口咆哮,才是战争的导火索。"
他多次与普京通话,公开建议乌克兰"要有举起白旗的勇气"。
如今方济各溘然长逝,但他的"白旗论"似乎正在应验。就在教皇去世前后,局势出现了微妙变化:
1.此前威胁"再不和谈就撤出调停"的特朗普突然改口,呼吁俄乌"赶紧签协议,跟美国一起赚钱。

2.普京连出缓招,先下令俄军30天内暂停打击乌基础设施,又在复活节期间宣布停火30小时。
在移民问题上,万斯作为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铁杆辩护者,之前那句"先管好梵蒂冈围墙"的讥讽早已让教廷震怒。
复活节当天的会面被外界视为破冰契机,但据现场消息人士透露,万斯既未就移民争议道歉,也未对教宗关心的难民问题做出承诺。
而万斯显然注意到了舆论的发酵,连夜在社交媒体澄清:"昨天见到他时,教皇显然病得很重。"看似哀悼的表态里藏着潜台词:别把锅甩给我,他本来就快不行了。
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在教皇生前就油盐不进,此刻更不会因圣座离世动摇分毫。万斯在复活节当天特意飞赴梵蒂冈的作秀,暴露了美国政治精英的虚伪本质:既想借宗教光环粉饰政策,又拒绝承担道德责任。
那句"先管好梵蒂冈的围墙"的傲慢回应,恰似美国对待全球治理态度的缩影——自己挥舞大棒时理直气壮,面对劝诫却要求别人"打扫门前雪"。
同时,这位教皇还留给世界留下一条对华良言:“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观察者网消息,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教皇认为“畏惧永远不是良策”,他曾表示中国一直是“伟大的参照”。
而就在方济各去世前七个月,中梵双方刚完成主教任命临时协议的第三次续签,将原本两年期的合作窗口史无前例地延长至四年。
回溯2018年,当北京与梵蒂冈在沉默中签署首份主教任命协议时,西方政客集体陷入困惑。他们无法理解,为何这个全球最小的主权国家,竟敢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亲赴罗马施压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与中国两度续签协议。
在笔者看来,这正是方济各对中国认知深度远超许多西方政要的地方。他在2016年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直言不讳:"中国不仅是国家实体,更是智慧与历史的结晶。"
这种评价从掌管13亿天主教徒精神世界的领袖口中说出,某种程度上击碎了西方中心主义构建的认知壁垒。
某些国家将中国制造业崛起视为洪水猛兽的论调,在方济各眼中不过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中国用三十年走完西方两百年的工业化道路,这本该是值得全人类赞叹的奇迹,却被某些势力曲解为"威胁"。

至于某些西方企业被中国制造逼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也并不是所谓"不公平竞争"。过去三十年,中国制造业将衬衫利润率从12美元压缩到0.3美元,把太阳能板成本降低80%。
反观某些跨国巨头,躺在专利壁垒和技术垄断的温床里坐享其成,当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上反超时,他们不是选择正面竞争,反而忙着游说政府出台制裁清单,这种既要超额利润又不愿承担风险的做派,才是真正的市场扭曲行为。
回望这位教皇十二载春秋,其对华策略始终贯穿着三个哲学支点:文明平等观消解意识形态对立,渐进主义破解历史积怨,功能主义开辟合作空间。
从2014年首次向中国领空发来问候电时的"激动战栗",到临终前促成中梵协议三轮续签,方济各用行动证明:世界不需要救世主,只需要建设性的对话者。